4月12日,今天是瑞典在斯德哥尔摩进行统一科举考试的日子。
往日里就热闹的首都,今天更是变得人山人海,商船靠港后见到如此热闹的景象,英国、荷兰、俄罗斯、波兰、法国等各国的商人看到都震惊了。
自从瑞典攻破阿姆斯特丹,制造了“姆斯特丹之乱”后,荷兰这个欧洲的“香槟集市”就彻底没落了。
阿姆斯特丹的食品加工业、商品大市场的虽然还是主导产业,但是临近的哥本哈根、伦敦已经抢走了一多半的生意,如果不是还有西印度的殖民地小岛提供着商品,东印度残留的殖民地提供着香料,荷兰将会坠入破产灭国的万劫不复的境地。
所以目前欧洲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不再是阿姆斯特丹一枝独秀,而是哥本哈根、伦敦、阿姆斯特丹三城争锋。
但是在各国商人的眼里,不仅是三城,就是之前巅峰的阿姆斯特丹也不会比现在的斯德哥尔摩更加的繁华。
走出码头,不用去问就能从报纸和所谓的北欧各国的维京人热议的话题中知道了,斯德哥尔摩如此热闹是因为奥拉夫大帝搞的什么从平民阶层选拔有能力有文化的人做官的科举考试,瑞典各省各市小有资产家庭的孩子都来报考了,还有没什么文化但是自认为是手艺精湛的工匠的人,也能参加科举考试里的“别科”,虽然不能像“正科”一样考中了分配官职,但是据说也能给个小官吏做做。
得知了这个情况,各国商人都很羡慕,对奥拉夫这位波罗的海以外都宣传成奸淫王太后,欺压幼主,谋朝篡位的“北欧巨龙”也有了许多改观。
这些商人的出身大多不高,有的虽然不是贫民但也只是大家族的私生子,如果在北欧,凭借大家的学识一定能考取功名,博得好前程,扬眉吐气了。
自从去年奥拉夫荣登大帝宝座后,好多国家都把北欧巨熊改成了“北欧巨龙”,因为龙在基督教文化里是跟恶魔一党的反派,所以这个称呼显然不是赞美。
……
在码头一直卖报纸,并且通过读报纸学习各种资讯信息,提升见识的斯特凡·安德松今天并没有继续卖报,而是换上了只打了三个补丁的衣服,腋下夹着墨水瓶和鹅毛笔、炭笔跟着人群到了“科举院”。
科举院是奥拉夫大帝仍旧是教父摄政公的时候所居住的城堡,虽然不奢华但占地面积够大,此时改成了教育部和科举院,足够同时容纳数万名考生。
瑞典铁骑军被临时抽调来科举院维持秩序,同时检查考生,从早晨六点钟开始天光大亮考生们就结队进入,直到10点才算结束。
斯特凡·安德松今年18岁,正好符合参考的资格,他算是最后一批进入科举院的人,进入高大的城堡,在身穿铁甲的士兵带领下走进一间大宫殿,里面已经摆满了毛毯,几乎每张毛毯上都趴着一位考生,大家都是席地而坐。
斯特凡·安德松迅速找到了角落的空位置钻过去坐下,过了十来分钟,就听到门外“叮”的一声铁琴响,殿内殿外再也没了声响。
一个肥胖的高大男人走进大殿,说道:“现在考试开始,上午到下午共计考三张试卷……”
说了一些考试规则后那个男人就离开了,其他人兴许不知道,但是常年在码头混迹的斯特凡·安德松却认的这位男人是奥拉夫大帝的哥哥乌拉夫殿下,他被奥拉夫殿下任命为挪威公爵,在特隆赫姆就是一个土皇帝,现在被大帝调回来做了此次科举的总考官。
片刻后就有瑞典铁骑兵抱着一摞雪白的纸张在大殿内穿行,片刻后到了斯特凡·安德松身前,斯特凡·安德松急忙起身拿了一张纸,坐回毛毯上就看纸张上用瑞典文字写着一道题:“汉斯挖了一个池塘,每小时能往池塘里倒入十分之一容量的水,可是水池每小时会下渗入五十分之一的水量,当水池内的水超过一半的容量后,下渗速度会加倍,请问,汉斯要多久才能将池塘填满?”<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div>
斯特凡·安德松挠挠头,觉得有些复杂,思索片刻后又隐约觉得抓到了什么,心中暗自说道:“这好像是一道数学题,这么难,怪不得要用这么大的纸写,看来要求带炭笔,就是为了些数学题了。
谷</span>呃,既然是一半之前和一半之后的下渗速度不同,那我就分开去演算,最后再加起来……”
苦思冥想了半天,心中终于有了想法,斯特凡·安德松就拿起炭笔在纸上写写画画,演算了起来。
城堡内像斯特凡·安德松所在的大殿考场有8个,每一个都有上千名考生,第一场靠的就是数学题,题目是奥拉夫亲自出的。
等到中午1点钟,铁琴声响起,在考场巡逻的战士们就开始收卷子,无论是否有人还在写,到了面前就伸手,不给卷子就拔出腰间长剑将卷子劈碎。
在连续劈碎三张卷子后,斯特凡·安德松考场的考生再也没有人敢耽误,急忙把卷子双手奉上。
斯特凡·安德松半个小时前就写好了试题,又不放心的反复演算了好几遍,等到看着卷子交上去后u,他才松了口气。
收了卷子就是休息时间,考生们急忙鱼贯而出,大多都是去厕所,少部分人躲到外面吃东西,或者相熟的人一起讨论试题。
每个人的脸上神色都不同,懊恼后悔者有之,得意洋洋者有之,苦恼懊丧者有之,失魂落魄者有之,斯特凡·安德松跟他们都不同,他只是一脸的轻松,不管结果如何,他认为自己全力以赴了,如果这次没考上那就继续回码头乖乖卖报纸,等待下次的科举就好了。
1点钟第二场考试开始,考的内容是书写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斯特凡·安德松每天读报,这一张试卷更是难不倒他。
等待3点钟考最后一场,卷子上仍旧只有一道题:“瑞典帝国如何从欧罗巴大陆北部的一个被卡尔马联盟联统的小国一路崛起为北欧强国,又是如何崛起为世界强国的?请结合历史写出几个重要转折点以及当时关键的决策政策。”
这一考题作答的基础是历史,考生要对瑞典历史有着扎实的功底和详细的了解。
但是奥拉夫真正要考的却是对强国政策的领悟和理解,这才是为国家选拔优秀政治人才的要求。
斯特凡·安德松读了好几遍考题,见周边的人都在那里抓耳挠腮,他嘴角带笑,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作为常年混迹于码头的卖报小行家,斯特凡·安德松不仅一直学习背诵报纸上的各种信息,对于政治历史方面的文章更是最为喜欢,尤其是奥拉夫每年在维京报上的文稿更是倒背如流。
加上他一直也听外国商人讨论古斯塔夫二世和奥拉夫两位明君的作为,心中对如何作答这一题也就有了清晰的脉络,基本上可以说是做到了胸有成竹。
环顾一周见只有寥寥数人在埋头书写,常常因为出身贫寒而自卑的斯特凡·安德松不禁有些得意,他把墨水瓶放火好,有捋了捋平整的纸张,郑重其事的拿起鹅毛笔沾了沾水就在试卷上流利的写下了第一句——
“瑞典帝国的崛起之路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天降圣君,帝国强大的每一个转折点都是出现了明君,有着伟大的明君领导,帝国的发展正确而又迅速,即使是处在环境相对恶劣寒冷、土地贫瘠、物产不多的北方,仍然能国力蒸蒸日上,不得不说是上帝庇护,偏爱帝国,连续降下多为明君。
尤其是当朝的奥拉夫大帝,更是一举带领瑞典帝国成为了世界第一流的强国,这个强国之路的过程我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卡尔马联盟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