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有了自己的空闲时间之后,苏念安已经想尽一切办法来扩大自己的布局了。
现在这么不太安宁的世道正是扩大自己的消息范围的好时候。
徐昊那边已经完成四轮的信鸽训练,对应的,苏念安手下的队伍已经扩编了三次。
出了江南道和江南至帝都沿线,其他地方已经完成了州级城市的布局。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帝国在无意之间已经完成了健身操和八段锦的全面推广。
于是,苏念安由每个小时增家一个小时的寿命变成每个小时增加两个小时的寿命。
而且增加的趋势逐渐稳定,因为她这种训练或者锻炼方式对整个帝国都有效。
关键是整个帝国没有人知道她会因为这些训练获得好处。
因此,这些人的训练对苏念安来说是稳赚不赔的。
其实苏念安已经很是满足,她只需要能清晰地感受到到寿命的增加就行。
帝国,都是她考虑的第二等次的问题。
随着皇帝的偏信阉党,帝国逐渐进入了阉党专政的时代。
皇帝只相信阉党粉饰太平的歌功颂德。
武官的居安思危,甚至边境陈兵都被否定。
到最后,武官团体基本丧失了话语权,全部由文官把持朝政。
于是左相开始主持大局,面对帝国国库亏空的局面,他们恢复了一些帝国初建时期的苛捐杂税。
只是随着帝国开支的入不敷出,名目越来越多。
以左相为代表的集团巧立名目,开始了横征暴敛。
十二月,帝国进入了冬季,本应该修养生息的阶段,因为帝国开支的扩大,地方官员依旧忙碌在征收帝国税收的路上。
特别是江南地区,没有人在意他们刚刚遭受乱军作乱。
南方的宣州、睦州、明州、越州,甚至杭州,因为乱军为祸乡里,确实已经勉强完成帝国税收了。
现在还要增加税收,百姓自己已经快要无法生活了。
于是帝国官员过来收取税收的时候,是在百姓的充满仇恨的目光中完成了。
这个冬天,帝国百姓过的格外艰难。
期间,苏念安暗中下令,为杭州郡,苏州郡和钱塘城送去了赈灾的钱财。
帮助这些地区的百姓度过难关,当然,这些地方的百姓也收到消息。
他们的过冬的财物,是由苏念安这个大善人支持的。
……
这个冬天,格外的寒冷。
某一天,眼见着皇子快要半岁了,帝国为了节约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开宴会。
但是由左相牵头,各大文官想方设法地搜刮奇珍异宝为皇子送上了祝福。
右相送上的是国泰民安的牌匾。
被一众文官是好一顿嘲笑,笑杨焱堂堂一帝国右相,竟然还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实在是名不副实。
而且比冬天更让人心寒的是,百姓将帝国横征暴敛的事情很多都算在右相头上。
右相是有苦不能言啊!
问题是现在右相直接失去了面见皇帝的资格,每次都还需要左相通报。<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div>
虽然杨焱每次都准备的很充分,但是所打的奏折都如石沉大海,最终杳无音讯。
实际上,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奏折每次都止步于左相,皇帝根本没有看到。
每次都是左相满脸阴狠笑意地将他的奏折用火烧掉。
帝国本来还在安宁时段,但是今年恰逢帝国进入寒冬。
地方粮库不再为民众买单,大部分民众已经失去了活路。
……
帝都,最近的一次朝会上,皇帝终于松口,公开谴责苏念安乃叛军后裔,引起帝都的一片哗然。
而且这个消息像是瘟疫一般传遍了帝国大江南北。
甚至不必再寻任何人前来辩解,帝国的各项谣言终于传到了地方。
右相府更加遭受排挤,连带地,帝国守军不再受到皇帝的毫不保留的信任。
在庄园中,双手捧着暖手炉的苏念安,冷冷地看着这一切的发生,而帝国对此无动于衷。
实际上,皇后异常担心苏念安的处境,但是多次与皇帝反应,都无法给予肯定的答复。
结合她掌握的情况,她也算是明白了,皇帝已经成了傀儡,实际上全部都是左相把持着一切。
但是,她无法与苏念安,甚至右相取得联系,事情逐渐陷入了僵局。
苏念安冷眼旁观着这一切,有这个时间,她又布局了更多的州府。
随着更多的地方州郡消息汇总到她这里,帝国的具体情况逐渐明了。
第二年春,刚刚熬过艰难的冬季的百姓刚刚送了一口气。
再挨过一两个月,帝国春季来临,很多东西都可以种植。
那样,帝国百姓的日子就会好过一些。
但是,条件不允许,北方边境的民族逐渐南下,帝国局势一触即发。
……
钱塘城,新任县令王安国上任已经三个月,为了深入各项村级实物,他跑遍了钱塘城的边边角角。
与百姓打成一片,当然,他买的各种东西均没有付钱,但是身后跟着的侍卫悄悄将钱放在了店铺的柜台。
这一刻,百姓才真正地相信了县令大人是真正的一心为民。
刚刚开春,帝国为了应付北方民族南下局势,再次开始了新一轮的税收,帝国层层任务下达。
王安国看着手中的一张纸陷入了沉思。
实际上,最近以来,她已经不怎么看最新消息了,帝国陷入了一潭死水。
但是领导的官员没有,可惜是他们的宣传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最终帝国开春后的税收并没有完成任务,而且主要的缺口就在以前的粮食主产区。
江南地区,说是粮食产量充足,一是减产严重,二是层层盘剥,三是气候一直不稳定。
出现这种情况已经受到了重视,但是确实集体经济薄弱,再怎么努力,依旧是那些人来落实政策。
零星以来,他已经感受到了民心的不稳,只是他也无能为力,最后逐级上报到苏念安这里。
静静地看着这一切的发生,苏念安有心无力,她经历拯救困难群众,其他的一切交给百姓自己来维持,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