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八王一惊,本能地想要反对,张了张口,还未及出声,庞妃已抢先将话头截了过去,笑道:“原来弟弟中意八王爷之女!昭华公主才貌双全,知书达理,与庞晟甚是相配,况且,也算是亲上加亲,今日定下,也算双喜临门,皇上,您道这桩姻缘好不好?”
包拯皱眉,低头不语。
仁宗也笑,道:“朕这个妹妹,当真是极好的,这样看来,庞晟还真是有眼光!”
八王爷眼见风向不对,忙道:“皇上,昭华她小孩儿心性,还未到谈婚论嫁的时候,万万配不起殿前都指挥使……”
话未说完,庞妃已道:“王爷过谦了,谁不知圣上与太后都对公主宠爱有加,想来定然是不差的,王爷若是推脱,定是因为看不上舍弟,认为二人不般配的缘故……”
“唉!”仁宗看庞妃似有不快,紧着安慰:“爱妃切莫这样想,想来皇叔定非此意!昭华她确实心性未定,若是早日结了亲,定能好些。况且,朝野传闻,太师与皇叔不睦,这回若是联姻,岂不是绝了飞短流长?朕也乐见群臣齐心。”
他这话一出口,包拯心中便是咯噔一下,若是王爷不允,便是坐实了与太师不睦、党派之争,这谁能担得起?
果然,八王爷闻言,欲言又止,踌躇片刻,只能闭口不言。
仁宗当他默认,兼着庞妃在旁推波助澜,这桩婚事便在太师俯身谢恩之际定下来了。
“哀家高不高兴,又有什么打紧?”太后冷着脸继续训斥:“你怎不想想,你就这一个妹妹,你在下旨前,可有考虑过悦儿是否愿意?她心中是否已有意中人?女子后半生的幸福,皆由姻缘的好坏决定,你随随便便就把妹子给了人,她若过得不好,又如何能补救?”
一席话说得仁宗汗颜。面对太后的盛怒,他起初有些不明所以,再细细地回想一下,今日确实是自己冲动了,只因当时庞贵妃在侧,跟着太师一起求,自己一时高兴,就下了旨意。旁人也就罢了,偏偏是悦儿,是母后的义女,是南清宫的掌上明珠,更是自己从小疼爱到大的唯一的妹妹,怎地就这般轻易许了人?悦儿的亲事,怎得也要先禀明太后,这般先斩后奏,自己这顿训斥,也不算挨得冤屈。
“悦儿,”仁宗看着太后的脸色,试图为自己开脱,小心地道:“悦儿她还小,应该不会有意中……”
“哼!”太后打断道:“她若还小,你着急给她指婚,却又是为何?嫌她碍了你的眼?”
仁宗哑口无言,只得讪讪地不再言语。
赵悦泣道:“请母后勿要再责怪皇兄,从小到大,皇兄一直最疼我,我又岂会不知。他确是为我着想,是我不好,辜负了他的一片心意。悦儿曾立志,定要嫁一个自己心仪的男子,没想到造化弄人,既如此,悦儿宁愿以死明志,也好过嫁与不喜欢的人,郁郁终生。”
“我儿不可!”太后急道:“皇儿,这事是你惹出来的,你自己思量应当怎么处置!若处置不好,伤了你妹妹,日后别说哀家,就是南清宫,你也见不得了!”
仁宗见赵悦委屈落泪,显是对这门亲事是极不愿的,却始终未怨怼自己一句,本已内疚,又见太后盛怒,更是惶恐,思来想去,只得道:“母后,都是儿子的错,只是儿子是皇帝,君无戏言,圣旨已下,岂可朝令夕改……”
话音未落,赵悦抬头眼泪汪汪望着太后,可怜巴巴地道:“母后不要为难皇兄,左右是悦儿没福罢了……”
仁宗眼见太后又要着急,忙道:“即刻退亲自是不宜,儿子再下一道旨意,只道公主年纪尚幼,一年内不会出降。待得日后寻个机会,再把这门亲事退了,母后看这样可好?”
太后想了想,目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也只得先如此行,遂道:“既如此,你还不赶紧去?”
仁宗如蒙大赦,赶紧溜之大吉,回去下旨不提。
赵悦见他走远,方才逐渐止住哭声,向太后下跪谢恩。
太后拉她起身,叹道:“悦儿,你的终身大事,也是哀家疏忽了。若是早点将你指给展护卫,又怎会生出这许多波折……”
赵悦摇头:“母后疼爱悦儿,谁人不知。只是,展大哥,我不想逼他,我不希望他是因指婚才接受我。”
“为何?”太后奇道,“是他对你丝毫无意?”
赵悦脸红了红,道:“母后不知,展大哥原本在江湖上声名赫赫,却在如日中天时投身公门,为此遭受了多少误解与非议,世人都道他是贪慕虚荣才会如此,却不知他一心都是为了大宋的百姓。如果再接受指婚,流言蜚语再起,只怕是要将他淹了。我不想他受这样的委屈。”
“你怕他委屈,就不怕自己委屈?你是公主,这是事实,改变不了的,难道因为这个,你便要一辈子默默守着他?”
“……母后,悦儿不委屈,悦儿只是有些怕,怕他知道我的身份后,会退缩,更怕他勉强接受,但是一辈子打不开心结……悦儿想再等等,等到他能确定自己的心意,可以为了我不顾一切,那时,也不迟……”
太后不语,只是摇头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