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拍前,演员们需要了解桑棉村的习性,更重要的是他们得融入村子里的生活。
刚开始,众人还不知道村长第一天说的村民的顽固是如何的,仅一天所有人灰败着脸回了屋子。
早前村民并不赞同剧组在这儿拍戏,更何况是学习,没人给他们好脸色,甚至还往他们脚下吐口水。
一连半个月,他们终于搞清楚桑棉村为什么在国家扶持下还越来越穷。
事实上桑棉村的收成一年比一年低,由于他们的地理位置偏僻,好在资源丰富但又缺乏劳动力。通常每家每户的产量只够维持半年的开销,除了有种地的人家能过得好点儿,其他只能省吃俭用才能勉强撑到下一年。
而且小李不知道从哪打听到桑棉村只养春蚕,其他季节专门织布,制衣制被。
他们的蚕丝纯手工制作,煮也好晾也好都要寻阳光最充足的日子赶制,所以产量低,时工长,他们不愿用机器代替充满茧的老手,认为那样的绸缎不纯。
剧组人员勤勤恳恳跟在村民身后,主动帮他们干些粗活儿,终于坚持了一个月,一位年轻点儿的女人愿意帮助他们。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因为帮助他们,那个年轻的女人被老一辈的长者指指点点,甚至在她家泥墙上刻字,小李皱眉骂骂咧咧:“舂姐,为什么这些老人这么......冥顽不灵。”
舂姐:“因为她们怕村子里祖传的纺织手艺宣扬出去,自己的东西要握在自己人手里,之前下乡的人就是被她们赶出去的。”
“国家拨过来的款呢,她们不心动?”冯少侠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
舂姐自嘲笑着摇头:“县里知道这群老......这群‘长老’巴不得隐世,这么好贪的机会怎么会放过。”
“给点村头几户人家修修房子装个样就很不错啦。”
组里的灯光师小风:“为什么您愿意帮我们?”
舂姐握着抹布的手紧了紧,眼眶里夹带着光,抬眼便望向外头绿莹莹的水稻,眉头微蹙着似乎陷入了回忆。
她说:“再好的米吃进嘴里也是苦的。”
她想不起来有多久没有好好煮过一盘菜了,她手里拮据家里还有老人小孩儿,男人早就在县城里不回来了。
就算她养最健康的蚕做最好的布也没用,村里的老人会把它烧了祭祀祖先。
她们理所应当的告诉祖先后辈有人。
可她更需要生活,桑棉村实在太压抑了。
“我这个年纪的蚕妇,巴不得来多点儿外人,手里的蚕丝品卖不出去就盼着人来看看。可是有几个人敢对他们好,但凡说一句好话,家里的男人就拿起扫帚开始打。我运气好,男人不回来,所以我想试试。”
有了舂姐的帮助,许温容和其他参与拍摄的人员没日没夜的学习培桑养蚕的知识。
剧组利用舂姐的蚕房拍摄了不少画面,整个流程熟悉之后舂姐站在镜头外盯着她们切桑叶喂养小蚕。
二十天以后蚕进入大眠她们需要提前准备好稻草,扎成小堆,蚕就会顺着山堆似的稻草往上爬,这样结出的更加干净清洁,损失的丝也会更少。
结茧后,舂姐示范过几次抽丝剥茧,然后将自己的心血完全交给了剧组的演员。
然而相互信任的结果总是好的,尤其是许温容,学得很快做得很细心。
贝明屈作为男主,他的角色是一位实习记者,跟着县里的人一起下乡考察。
与女主相遇是女主正在田里拾稻草,干净利落的身姿悄然走进了他的镜头。
随后男主一直想采访女主,女主以忙碌为借口规避着男主。以男主的难缠劲儿,几个月后女主也接受了男主的采访。
这期间男主拍摄了许多女主的背影以及她制作的丝织品。
当然镜头里特写的丝织品是舂姐的,许温容看到自己制作的成品虽然粗糙但心里满满的成就感,但这也是后来八月份的事儿了。
接下去是补拍了男女主产生感情的细节,剧本里的结局是开放式的,但心里的悸动也存在过。
电影的最后是女主成功将村子的手艺宣扬出去,并得到了广泛关注。后来许多人想采访她,但每次接受采访时眼底的欣喜在接触记者的第一眼都会黯然失色。
她继续宣传家乡的纺织品,继而改良使其流入更广阔的市场。
男主在机场看见了女主的成功,而他却毫不犹豫转身向登机口走去。
他喜欢的女孩儿实现了自己梦想,现在该他去完成一个战地记者的使命了。
他的上司一直在打压他的实力,所以他申请了去偏远地方走访录素材,直到他将女主的事迹报道出去,而他的光芒再也无法被遮挡。
他的梦想是奔赴战场将最残酷的一面示众,其中的画面无疑是令人惋惜和痛苦的。
网上的人也会抨击他的作为,为什么要将这些画面报道出来,制造焦虑和恐慌。
他初衷是将世界的苦难摆在世人面前,不是宣扬苦难而是避免沉沦苦难。
所以,他要去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了。
结尾这段剧组决定的是回涿阳拍。
在剧组拍摄期间丁岁、杨桦等七人被分到了桑棉小学做义工,学校的校长老师非常欢迎她们的到来,校长先将他们带去了宿舍放行李。
学校因为他们的到来,学生们的颜色都鲜艳了不少。
小张接过了做饭的活,其他人被分到几个课室。
学校一如往常那样上课下课,到了星期五学生们回家过周末,放学后跑回宿舍背上提前收拾好的箩筐。
他们都是跋山涉水来上学,一走就是两三个小时,这是他们再平常不过的事。义工的人收到校长的请求,让他们帮忙送年纪小且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回家。
丁岁听见后,转身寻找自己关注了一个星期的小身影。
桑叶。
一个很特别的女孩儿。
在她身上,丁岁看不到属于三年级小孩儿的模样。她说话时会微微睁大乌黑乌黑的双眼,眼里流露的只有认真。在其他大小朋友和他们玩游戏时,她不是在干活就是看着他们发呆。
她的脸上没有一丝童真。
她坐在一边的时候,丁岁会坐在她旁边,不说话只是坐在她旁边。
听校长说,她家在离学校最远的闲村,与桑棉村不同的是,闲村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儿,蚕丝的产量也是三个村子中最少的。
丁岁快速在往门口的人群中寻找,看见桑叶低着头慢慢出校门,她背着包拉起小杨就往外跑。
小杨没来得及问,就已经站到了桑叶面前。
两人相同地望向丁岁,只见她勾起唇角笑着说:“校长说要送小朋友回家,我想送你这个小朋友回家,可以吗?”
桑叶顿时无措起来,看了眼小杨,小杨机警地瞬间扬起笑脸,她小声说:“你们送其他小同学吧,我不是小朋友可以自己回。”
丁岁执着地摇头:“我想送你。”
桑叶愣了好一会儿才微微点头同意。
小杨和丁岁走在她的两边,三人九足一步一脚印。
路上也有许多小朋友相伴而行,但每在岔路口就会少一些,天逐渐暗淡翻过一座山后她们仍然踩着泥地,踏月而归。
“奶奶,枝妹儿。”桑叶放下书包朝厨房喊着。
丁岁和小杨站在院子内不知道自己能为她做什么而感到局促,不时,一个穿着浅蓝布袄的老人端着碗走出来。
桑叶走上前接过她的碗,又将门口的木杖放进老人的手中。
眼尖的丁岁瞧见厨房内还站着一个大约两岁的孩童坐在火盆前取暖,随后桑叶抱起她走了出来。
丁岁和小杨走上前想帮忙,老人家用木杖敲了敲泥地,“这两位是?”
两人收回手,小杨:“我们是去桑棉小学义工的,今天来送桑叶回家。”
老人深邃的眼瞳细细打量着她们,脸上肃穆的神情不禁让她们打了冷颤。
丁岁咽了咽口水:“奶奶,我们......”
话音没落,老人笑得如沐春风,“来来来,咱们小叶儿好福气,能让你们送回家。”
她的态度转变得太突然让心惊的两人懵在原地,回过神的丁岁拍了拍小杨的肩,“咱们......进,进去吧。”
进了门丁岁简单扫了一眼,屋内干净整洁,没有蜘蛛网,东西都收拾的妥妥当当。
桑叶正坐在矮桌上喂妹妹吃饭,自己也时不时吃一口。
“奶奶,这两位姐姐今晚住西屋吧,等会儿我去收拾。”桑叶看见丁岁和小杨跟在奶奶后面进来,就知道奶奶同意她们暂住了。
桑叶说完将旁边的碗分给了她们,一碗白粥配着咸菜和野菜,简单吃过后和奶奶聊了会儿天。
“小叶儿丫头从小懂事儿,可惜父母都是没心肝的。这孩子苦啊,就盼着她长大能熬过去。”
丁岁若有所思,“奶奶,我听说村子里好多小孩就被定了亲,桑叶呢?”
老人立刻横眉竖眼,“这害人的玩意儿才不会给我小叶儿。我小叶儿将来是要去大城市的,她的手艺三个村子都没人比她好。”
小杨好奇,“织布手艺吗?我听说最好的是桑棉村的舂姐。”
“小舂的手艺百里挑一,我小叶儿的手艺万里挑一。”老人眼里的得意掩盖不住,她对桑叶的信心非常强烈。
她相信自己的孙女养最好的蚕,织细腻的绸。
小杨:“照您的意思,是想桑叶将来走出大山把这儿的绸宣扬出去?可我们听说老一辈的人并不想,甚至觉得我们会破坏这个传统手艺。”
“传统手艺需要人来传承,藏着掖着算怎么回事儿,那群黑心肝就是被县里那些人忽悠的,我才不傻。”
丁岁和小杨听完不约而同的笑了,她们都觉得这老太太说的很直白,性格非常可爱。
天色渐晚,她们被桑叶叫进了西屋,屋内只有一张木床和木柜,桑叶望进她们的眼睛,认真叮嘱,“厨房烧了水等会儿可以去洗澡,奶奶和枝妹睡,她们睡得早。我在大堂的隔间,有什么事就叫我。”
两人点头记下她的话,桑叶转身时还有些顾虑,“夜里凉,睡得冷也可以叫我。”
她家最不缺的就是被子,尤其是蚕丝被。
丁岁和小杨洗完澡,平躺在床上双双不得入眠,小杨:“你说,我们回涿阳要不要打听打听有没有什么慈善机构可以资助桑叶上学?”
丁岁双手垫着脑袋思忖,“资助这事儿肯定要做,主要是能不能找到靠谱的慈善家。”
小杨:“哎,回去问问吴姐啊!”
“是啊,吴姐人脉广,底细什么的也能查得清。”丁岁歪着头,眼里一闪一闪的,小杨被惊艳到了,随即话题不知偏到了哪儿。
“丁姐,你之前没想过进娱乐圈?你这脸绝对能在圈里排上号儿。”
“我这脸也就这样,又不会唱不会跳更不会演戏,这不是纯纯给人看笑话吗。”
小杨无语凝噎,静静呆了片刻又转移话题,“有点儿想他了,一说想他就更想他了。想吃慕斯,葡挞,芒果千层......”
丁岁快睡着的时候听见她在嘀嘀咕咕,翻了个身回她,“过两天就能去村长家打电话了,再忍忍吧。”
比起小杨突然涌起的思念,丁岁反倒越来越平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