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秋云知道自己偏科。
语数外更喜欢一些,另几门副课就比较不重视。但是高考的时候,副课和主课一样重要,甚至副课更容易拉开成绩。
姜秋云在出了四套数学单元试卷后,又出了一套期中试卷。
同时,她收到杂志社的稿费,除此之外,还有一封挂号信,是杂志社的主编亲自写的,说她出的试卷质量高,问她有没有兴趣连载。答应连载的话,给的稿费会翻倍。
到时连载到一定的期数,还可以帮她联系出版社,出合集。
随信一起寄来的,还有两本最新的杂志,并不是样刊,而是主编寄给她,让她可以了解一下他家的杂志。
看来杂志社还没收到她后面几次的投稿。了
姜秋云很快回了信,答应了连载的事。
在杂志上,姜秋云看到一个后世有名的数学大佬,此时还只是一个偏远学校的老师,也给杂志投了稿。上面就有那位蔡老师的地址。
姜秋云写了一封信,拿了两个自己解决不了,石老师也解决不的难题问那位未来的大佬蔡老师。
蔡老师对她的问题很感兴趣,然而他也只解决出了一道,另一道他说等他找到了答案再给她回信。同时,蔡老师还给她寄来几套试卷,是他们学校的试卷,出题者就是他。
姜秋云如获至宝,一口气做完了两套试卷,直到煤油灯没煤油自动灭了才休息。
试卷没有答案,隔天她就拿了这两套试卷,去找石老师,请石老师帮她检查对错。
石老师正忙着印她出的那套期中试卷,闻言停下来,拿了草稿本给她检查。
姜秋云主动帮石老师油印试卷,说起来,她还是第一次用油印机,感觉挺好玩的。看着一张张试卷印出来,她还挺有成就感的。
石老师提醒她:“等下记得洗手再回教室。”
姜秋云这才发现,两只手都沾满了油墨,她笑得,“没事,多沾点墨,显得我肚里有墨。”
石老师摇头,不再管她。
等到姜秋云把全部试卷印完,自习都下课了,石老师堪堪做完第一张试卷的选择、填空、判断题,后面的大题还没做。
姜秋云只好先把试卷放石老师这里。
郑老师看到了,就说,“姜秋云,你可不能太偏心,你都给石老师弄了多少套试卷了,什么时候,也帮我弄几套英语?”
英语?
姜秋云她把精力都放在翻译上,想了下,她写信给那位蔡老师,请他帮忙,看能不能弄到英语试卷,为了表示诚意,她找石老师和郑老师各要了几套剩余的试卷寄给蔡老师。
蔡老师收到她的信,还真帮她弄来了英语试卷,除了英语试卷,还有两套数学。
这下郑老师满意了,班主任张老师不满意了,她说:“姜秋云,你不能厚此薄彼呀!除了英语和数学,其它科目 ,语文等之类的,你也可以出些试卷,或者想办法帮我们弄些试卷来嘛。”
“我想想办法。”
姜秋云也没其它门路,仍旧是拿了试卷,找蔡老师换。
一中的教学水平还算挺高的,他们的试卷,大部分要比蔡老师的好,但是在这个缺少各种资源的年代,谁也不会嫌试卷多。
姜秋云哭笑不得,开玩笑得给她报销邮票钱。结果张老师还真的给她弄来了邮票,不仅有邮票,还有信封和信纸。
“我找教导主任申请的,你拿着,试卷不仅我们班可以用,其它班也可以用,你算是为学校做贡献了,不能让你吃亏。”
姜秋云一看,信纸有三打,信封有大几十个,邮票也不少,如果光给蔡老师写信,够用三年了。
而另一边,蔡老师收到她的数学试卷,也大受启发,他所教的班级的成绩也有了大幅度提高。对此,他归功于姜秋云,很感谢姜秋云这位小友,与姜秋云成了忘年交。
数学第五单元还没学完呢,姜秋云也不用出数学试卷。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副课上,她先开始抓紧的,是物理和化学。时下有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可想而知,数理化的地位。
姜秋云还没来得及在物理化学上一展拳脚,学校的砖头先给了她机会。
学校要建新教学楼了,砖头哪里来?得老师和学生自己做。高二的学生学习吃紧,高一的学生就成为做砖的主力军。
最开始是砍树,砍下来的树,用不上的树枝要砍下来,晒干了送去食堂,树桩自然也不能浪费,要挖出来,劈开了也能当柴炸药。
接着是锯木头,做模具,模具做好了,就是挖泥巴,烧砖。
姜秋云都没想过,自己还有动手烧砖的一天。他们烧砖的时候,学校附近的社员们有空就过来看,有那心眼活的,主动给他们帮忙,顺便自己也学着怎么烧砖。
等到他们烧的砖累积到一定数量,后勤的伍老师张罗着请泥工进场了。
姜秋云跑去跟伍老师打了个招呼,让她大姐夫也来干活。大姐夫已经在青山镇供销社那边干了将近一个月,活将近尾声。学校给的工钱不如青山镇供销社的高,好在大姐夫也累积了一点经验,不完全算生手了,伍老师做主,也给他一块钱一天。
关键是,学校要建三层楼呢!大姐夫几个月不用愁没活干了。
当然,这其中也有姜秋云的面子。
她帮伍老师解决了两次难题,伍老师在职权范围内照顾一下。
只是怎么通知大姐夫,姜秋云为难了,青山镇说远不远,因为要过渡口,来回也要四五个小时。
李艳红知道后,让她去找李送花,“李送花的爸爸是司机,经常要来县城,你找她没错。”
姜秋云就拿着杂志社寄来的两本杂志去找李送花。
拿到杂志的李送花很开心,“最近的杂志?正好这两本我都没看过,谢谢你姜秋云!”
姜秋云说明来意后,李送花表示没问题,口信一定给她带到。
姜秋云回去的时候,心情甚好,遇到隔壁的大妈,她也主动问好。大妈问她:“小姜,要不要去看电视,厂子里会议室,看完新闻联播就有电视剧看。”
电视!
真是一个遥远的名词。
姜秋云以为过几年才有机会看到电视,没想到现在就有机会。
她当即表示要去。
大妈让她带一个小板凳,会议室有凳子,但是去的人多,并不定能抢到。
看到姜秋云租的房子里没凳子,大妈主动把自己家的凳子借给她。
他们到的时候,时间还早,电视里正在放新闻,电视是黑白的,十四英寸,因为信号原因,时不时跳出雪花点子。不过没有人不耐烦,就连小孩子都安静地看着。遇到感兴趣的新闻,也是小声地议论着。
姜秋云因为经常看报纸,有一半的新闻看过。不过也有没看到的,比如其中一条,就是浙江那边,有一位女同志,申请到了国内第一张营业执照。
姜秋云看到执照上填的字还是用的毛笔,因为电视是黑白的,也分不清营业执照是什么颜色。
“大概是红色加黑色吧。”她心里想着,却是对这条新闻很感兴趣。
这位女同志是时代工的浪潮儿,她也不想落后。
新闻过后,是天气预报。新闻里说,明天有雪。
会议室的人都议论起来,有说要早上早起起来去买菜的,下了雪菜不好买,也有说要给鞋子钉上轮胎。也有人说,自己家的木屐不够用,也有人说,补伞的怎么还不来,家里的伞要补了,蓑衣不够穿等。
而姜秋云还沉浸在那条全国第一张营业执照中,想着回去给顾鹤北写信,请他打听一下相关的政策,如果可以,她也想办一张。至于营业做什么行当,她还没想好呢。
正想着,一阵惊呼,大妈推了推她,“看啥呢,地上有蚂蚁?电视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