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了燕窝粥,殷适便向林满请辞,说是昨儿书没背完。
黛玉惊讶道:“大年三十也不歇一歇?”就是殷赴明年就要下场大考了,这几天也放松了下来,从氏都不来找她们说话了。
殷适道:“我和二哥哥不一样,我原就愚笨些,指望着勤能补拙呢。”
黛玉在姑母这儿住了这么些天,也听从氏和小丫头们说过,国子监的先生们都夸殷适是读书的料子,他说的“和二哥哥不一样”,说得从来不是脑子,而是身份。
殷赴是长公主的小儿子,他肯念书考学,已经是皇亲国戚里头算用功的了,不管考得如何,都少不了他的官做。
可殷适不一样,他不能只混日子,他爬也要爬到最高处,到皇上能听到他父母冤屈的位置上去。
林满笑道:“知道你用功,也别累着自己。太医给你开的安神药你按时喝了?”
殷适道:“那药喝了犯困。”
“就是叫你睡前喝呢。”林满道,“你要是每天都睡得着,也不用喝药了。一直不肯好好睡觉算怎么回事?你可是要跟仇家耗着的,别到时候那些老头儿还在,你先垮了。”
殷适沉默不语。
黛玉打圆场道:“大过年的,姑母说这些话做什么。”又对殷适道,“我原先整夜整夜地咳嗽,睡不好,那才伤脑子呢,这几天睡得好些,背书也比从前快,你用功是好,但吃饱睡足了,才事半功倍呢。”
殷适道:“那药也忒苦了。”
黛玉见他低声嘟哝,越发想起自己早逝的弟弟来,便笑着喊紫鹃:“你腌的梅子呢,给阿适拿一罐子来。”又嘱咐道,“吃了药吃一颗,压一压嘴里的味就好,这东西吃多了胃里酸。”
紫鹃忙取了来,笑道:“我们姑娘吃的药也苦,都忍下来了,表少爷都快长得有姑娘高了,以后可不能因为苦就怕吃药啊。”
她这么一说,林满也才注意到,“哎哟”了一声:“天天看着没留神,阿适是长得快有你姐姐高了。”
女孩子本来小时候长得就比男孩子快一些,黛玉还比殷适大了一岁,初秋两个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还比他高了大半个头,如今竟没多少差距了。两个人比对了一下,仍是黛玉稍稍高些,她得意地用手指比划着高出来的那一小节在殷适眼前晃了晃,又叹口气道:“照你这么个长法,再有几个月就要比我高了。”
林满笑道:“怕什么,比你高了也还是你弟弟,你使唤他,他还敢不听话?”
殷适忙道:“不敢的。”又忍不住跟在黛玉身后比划了下头顶,踮起脚又比划了一下,意识到自己确实长高了不少,忍不住咧嘴一笑。
黛玉回头看到,吓唬他道:“笑什么,过了这个年,你牙就要掉了。”
殷适赶紧摸了摸自己的嘴唇,又问:“姐姐换牙吗?”
黛玉一愣,也捂着嘴不说话了。
他们姐弟俩都是出了名的聪慧,说话做事像大人似的,甚至大多数时候都能独当一面自己拿主意了,也就是两个人在林满面前打闹嬉戏的时候还像两个小孩子,屋里的丫头们纷纷看笑了,采薇也站在一边看着,忍不住想起太太还在的时候,姑娘撒娇的模样,不觉鼻子一酸,又怕大过年的叫人看见她哭不好,忙扭过头去缓了缓,一边想:表少爷虽然自己也是个苦命人,可是跟姑娘在一块儿的时候,从来不勾姑娘哭,反而总能逗得姑娘笑,不像荣国府的宝二爷,天天弄得姑娘哭,两个都是表少爷,还是这边的表少爷好……
再想下去就不是她一个丫头能操心的了,她也知道自己该赶紧打住,但又忍不住操心,便偷偷地看了眼林满——姑太太是姑娘的亲姑姑,又是殷家表少爷的养母,老爷也敬重这个妹妹,她若是想替两个孩子做主,是最有立场、说话也最有分量的。
但林满也只是笑嘻嘻地看着侄女儿和养子打闹,到底有没有给这两个孩子亲上加亲的意思,谁也看不出来。
采薇想想也是,姑娘还小呢,也不着急。况且老爷也在,林家这样的清贵人家,独生女儿还愁没有好人家求娶?若是早早定下了,以后再有什么波折,反而麻烦。瞧瞧秦大姑娘,退个婚生出多少事端来。
各家有各家的活法,像史大姑娘,没有父母做主的,就是赶着叔叔婶婶有精力的时候,早定早好。否则,万一过几年史家要忙什么大事,保龄侯夫妇俩是会先紧着侄女,还是先忙别的事,想也想得到,说不准就因为什么把湘云耽误了。如今先定下来,还定的是不错的人家,她叔叔婶婶在这一方面也算是没亏待她了。至于月钱给得少、要自己做针线……也只能说各家有各家的活法,别人只好看着。
倘若黛玉上头没有别的长辈,那自然是越早定下亲事越好,可如今老爷重振旗鼓了,她也就可以慢慢看、慢慢挑了。
说句不好听的,老爷日后若真升了官,那现在定下的人家,岂不是配不上姑娘了?
来京城前,老爷还考虑过和荣国府亲上加亲呢,甚至当时还觉得人家是国公府,隐隐怕自己家露了怯。幸好那时候就发觉只是老太太有这意思,没再往下谈。如今便就是政老爷和王夫人有那意思,老爷也不会答应了。
不过,若是殷少爷的话……
采薇心想,殷少爷将来真的是,要么胆大妄为到把命也填进去,要么就成一番大事。
好像就连她们这些做下人的,也没有过殷少爷有可能平庸一世、当个富贵闲人的念头。
“外头下了雪,路滑,你晚上还要过来,就这一两个时辰的功夫,没必要跑来跑去的。说是没背下的书是哪一篇?我来找找看。”林满道。
殷适忙道:“是《孟子》的离娄章句。”
黛玉便笑道:“这个我也有。”又问,“你来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孟子》了,怎么又返回去了?”
“原来只会背,如今先生给我们细讲,要我们读通了。”殷适道。
黛玉知道他们是要考学的,和她这样只为明事理才读书的要学的东西不一样,便道:“我有一本旧的,原是我父亲的,他当年批注的《孟子》,还连着那时候写的功课。就是来的时候放在大箱子里,叫他们搬去我们家东街的屋子里了。你求求我,我就借给你。”
殷适又惊又喜,忙问:“姐姐怎么会有这样的宝贝?”
“瞧你这话说的,是她父亲的功课,除了她,还能在谁那儿?”林满笑道,“你好好求求她,她父亲把她当儿子养的,指不定有多少好东西呢。当年她父亲可是姑苏城出了名的学问好,多少人想求他指点,都没门路呢。”
殷适忙问:“我房里有什么东西,姐姐看得上的?”
“我才不稀罕你的东西呢。”黛玉嗔怪了一句。
殷适道:“姐姐自然是看不上我的东西,只是我也没有别的,若是姐姐不嫌弃,我库房里还有几匹绮霞锦,给姐姐裁几身衣裳罢。”
“方才我说给荣国府的姐妹们送料子,你怎么不说有绮霞锦?”黛玉佯怒道,“留着好东西不肯告诉我,还非得我说有得换才肯说是不是?”
殷适忙解释:“姐姐误会了,是这料子本来就是供给宫里的,我拢共也就这几匹,姐姐又要分给荣国府那么多姐妹,实在不够,若是有人拿别的,岂不是显得姐姐厚此薄彼?人情反成了负担,说不定还要让人误会姐姐的心意。”
黛玉不过是同他开个玩笑,闻言便笑道:“瞧你吓得。我说说罢了,哪能真要你的东西,我父亲也喜欢好学的年轻人,我借给你就是了。你也是爱惜书的人,别给我弄坏了就行。”
殷适便又过意不去,已经叫人去布庄库房里取绮霞锦了。
黛玉忙拦着他:“大过年的,你们布庄早就打烊了,伙计们都回家过年了,你发什么疯呢,有你这样折腾人的吗?亏他们还大老远来投奔你。”
两人正互相让着,林满已经从自己的书匣子里找出了殷适要背的书,笑道:“行了,都别让了,你们谁都不是缺钱花的人,瞎客气什么?几匹料子,还能让你们谁眨眨眼睛不成?”指着殷适对黛玉道,“你替他心疼什么?不知道他是出了名的阔气?就不提他爹妈留给他的,就是你姑姑我的嫁妆,你看过林家的账,也该知道,够他花一辈子了。”又指着黛玉对殷适道,“这可是我们林家的掌上明珠,不只是你们殷家是百年望族,林家也袭了四代侯爵呢,她父亲就她这么个女儿,她天天拣最贵的料子买了撕着玩都行。”
两个人都被说得不好意思起来。
还是黛玉先说:“姑母这例子举的不好,我闲的没事撕料子玩做什么?都是织匠见天熬着做出来的,我就是看不上,也不糟蹋它们。”
殷适便跟着帮腔:“就是,谁家的钱也不能这么浪啊。”接过书来便不好意思地道,“那我去背书了。姐姐的绮霞锦我也等布庄开了门一并送过来。”
黛玉亦道:“好,回头我也去清点一下我的书箱,若有别的你用的上的,一并给你送来。”
殷适一溜烟地跑去林满的书房。
“你慢些,有谁追着你不成?”林满只来得及喊了一句,又道,“这孩子倒不好意思起来了。”
却见黛玉也是闷头沉思的模样,耳根泛红,赶紧岔开话题,问她:“你带了多少书过来,自己心里早就有数吧?怎么还用清点呢?”
黛玉道:“也是想去那里看看。明明是我自己家,我一次都没去过,也不像话。”
“那等我下次休沐,咱们一起去。”林满道,“你父亲便是在那儿温了一年的书,考的探花,也是在那儿迎娶的你母亲。你是该过去看看。”
她不说还好,一说到这儿,黛玉又脸红了,看了看屋里的丫鬟们。
林满会意地说:“咱们到里间去说话。”便叫丫头们各自玩去,牵着黛玉的手进了里间,问道,“有什么想单独问我的?”
黛玉犹豫了半晌,支支吾吾的,想了好半天才道:“姑母也知道,咱们家那屋子有几十年没住人了,之前采薇她父母亲带人去打扫,扫出几箱子旧书来,他们也不认识字,还当是什么,赶紧开箱子晒了,京里虽然没有咱们江南潮湿,可是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损毁了大半,他们怕是什么要紧的书,赶紧来找我拿主意,可是我一看,那些书……”
“你父亲是顶宝贝他那些藏书的,既然当年留在这儿没带回去,想来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书,叫他们别怕就是了。”林满看着黛玉的脸色,忽然想到了什么,“你这表情……莫不是那箱子……”
黛玉便小心翼翼地看着林满的脸,轻声问:“姑母,我父亲年轻的时候也看那些杂书吗?”
她说的杂书,却是些外头书坊里的传奇角本,什么《长生殿》、《西厢记》之类的,着实不是闺阁女儿能说的出口的。因而只略提了一提,便面红耳赤,再不敢看姑母的脸色。
但林满沉思良久,忽然笑了起来。
黛玉十分不解。
林满轻声问她:“那些书你看过没有?”
黛玉本想否认,可是那书柴兴家的承上来时她并不知是什么,翻了一翻,只觉得词句警人,越看越爱,不知不觉地已经看了好几出,还是紫鹃来叫她,她才猛然惊醒,发觉这不是她该看的,又羞愧又忍不住好奇,如今被姑母这么一问,更是后悔,也不愿欺骗姑母,眼泪都差点掉下来。
林满却说:“你怕什么,我若不知道是什么,现在也不问你了。”
黛玉倒吸了一口凉气。
“我悄悄地告诉你,不只是我知道,你父亲也看过,甚至你母亲,也读过呢。”
黛玉抬起头来,满眼的不敢相信。
她的母亲和姑母未出门时可是再正经不过的大家闺秀,竟然看过这些书?还有她父亲,年纪轻轻便考取功名,怎么他也……
林满笑道:“什么正经大事,我和你父亲从小一块儿淘气,正经书读闷了,谁不想找点东西逗乐,这些书又不用费脑子,词句又精美,一个时辰能翻好几本,不自觉就翻完了。”
黛玉也是如此心态,仍怯怯地看着林满,问道:“你们看这书,不怕祖父母知道了不高兴?”
“那自然是不高兴的,有次我不小心,叫父亲抓了个正着,他当场把那本《琵琶》撕了,只是舍不得骂我。”林满说起这事来也轻松得很,只当作一件童年趣事来讲,眼底甚至浮现出对那段日子的怀念来,终于叫黛玉也放松下来:“姑母真是胆大。”
林满道:“我自然胆大啦。你道我和兄长那时候哪来的这些书?还不是大人藏的。他们看得,却不许我们看,当时我们还不服气呢。但后来我长大了些,才算明白大人们的良苦用心,这些书确实不该小孩儿看。”
黛玉便问:“姑母是如何悟的?”
“我想,若这些才子佳人的结局真是好的,怎么自古以来就只有男的在写,没听说过哪个女子写上几本呢?”林满道,“易安居士流出了那么多词赋在外,也没见她写这些。”
黛玉道:“易安居士晚年欲以其学传于孙氏,孙氏谢绝说‘才藻非女子之事也’,可见女子终究要活在束缚里的。”
林满道:“所以咱们只能看到男人写的杂书啦。只是这些故事里,才子真的是才子么?佳人又真的是佳人么?”
黛玉细一回想,懵懵地摇了摇头。
“你只说那些故事里,书生和小姐私定了终身,是谁吃亏?”林满问她,“若是书生屡试不中呢?若是他言而无信呢?甚至若他一开始,就是为了哄骗小姐呢?小姐除了等,还能有什么办法?”
黛玉想着她说得那些可能,情不自禁地替故事里的姊妹们抱起不平:“这些书里的小姐也都是名门闺秀,父亲也是为官做宰的,若是被辜负了,总要有个说法。”
林满指了指秦家的方向:“那个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呢,要个说法都不容易,何况私相授受呢?”
黛玉想了又想,道:“听姑母这么一说,我倒觉得写这些本子的人不过是在臆想,别说大户人家的小姐,他们怕是连大户人家的丫头都没见到过。”
否则,也写不出宰相家的小姐身边只有一个丫头,还轻易见到了来家里借宿的书生的戏来。像贾雨村,还是她的启蒙先生呢,也时常拜访荣国府,可哪能见着她的人?
荣国府还算规矩稀松的了,别的门第更高的,如殷家,她来姑母这儿住了这么长时间,连殷追、殷赴两位兄长什么模样都不知道。就是殷适,也是如今实在年纪小,能直接来内院,等他长到七岁,想见也不容易了。
况且,真正想考功名的,像殷赴,已经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地步,林海当年也是提前一年就来了京里专心念书,哪儿还有闲心想别的呢?偏偏这样的戏本子里,这些人还都一考就是状元。
细究起来,不合理之处实在太多了。
“所以看一看其实没什么的,只要你明白,那些书里写的都是假的,别信当了真就是了。”林满道,“我相信你的性情,认定了的事不会变的。更不会因为看了一两本书就变了。”
黛玉长舒了口气,垂头吃茶。
她其实并不后悔看了那些书——甚至到现在都觉得里头的词句都挺好的,但心里也知道这不是她该看的,一直战战兢兢的怕被别人知道。
也是到这会儿,姑母轻描淡写的一句“没什么大不了的”,才让她的心彻底放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