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李含英的打算,她是要在娘家先住一段的。她毕竟不是一个人回来,不能洒脱。翠翠还小,她得为女儿考虑长远,要是不找个妥帖的住处,把生计先谋划好,到底不能安心。她选择离婚,还带着翠翠一起,可不是为了母女俩过苦日子。
只是,这家里又能住多久呢?
李含英不是小说主角,她离婚以后的那些事,只在辜洪辉和方晓梅的爱情故事里一笔带过。但是毫无疑问,离婚后的李含英会选择远走他乡,绝不单单是因为爸妈的不理解和邻居的说嘴。
李含英了解她爸妈,就算按照小说剧情走,她爸妈信了方晓梅的胡话,无非是骂她一顿,但到底木已成舟,只要她好好说,他们总归是向着自家人的,不会向着外人。至于邻居说嘴?就她爸那脾气,在乎这?谁敢说一句,他能骂十句回去。
必然还发生了什么,让她不得不走……
这个念头浮现在心头,令李含英皱紧了眉。
“来,英儿,多吃点儿肉。”
筷子敲在碗沿的声音,唤回李含英的心神。这会儿天色将暗,山上起了风,从林子里吹出来,带着点儿凉意。李家人把桌子摆在院里,天高地阔地吃着晚饭。
翠翠偎着李含英坐。何海燕给李含英夹了菜,又从大汤碗里翻捡出一只鸭腿,送到翠翠碗里:“大鸭腿给我们翠翠吃。”
李含英要拦:“妈,翠翠吃不了那么多。”
翠翠却把鸭腿接得漂漂亮亮,甜甜地说:“谢谢外~婆~”然后撅起油汪汪的小嘴,朝妈妈献宝:“妈妈,翠翠吃不了这么多,鸭腿分你一半!”
王霞忍俊不禁:“这孩子真乖,这么小就会心疼妈妈。”
李含英也好笑于女儿的这点小心机,摇了摇头,到底接受了女儿爱的分享。
自打分田到户以后,各家条件好了不少,吃肉再不是过年的时候,伸长了脖子才能盼到的美事。但像这样一整只鸭拿来炖汤,吃肉管饱,在他们这个家里还是有回数的。
王霞给公公婆婆夹了菜,又招呼李芳菁和李含英姊妹俩多吃些,最后才看向一双儿女。只见姐弟俩吃得正卖力,筷子都顾不上使,一双油手抓着鸭肉,吃了肉还不够,软骨都嚼碎咽了,大骨棒也咬破了,吸干了骨血。
“瞧瞧你们俩,这么大岁数了,也不怕丑。姑姑才刚回来,就让她见识了你们姐弟的馋样。”
王霞嘴里数落着,到底是心疼儿女的,又往他们碗里夹了些菜。
何海燕笑呵呵的:“孩子爱吃是好事,只管吃,多吃点。”说着,也给两孩子各夹了一筷子鸭肉。
“谢谢奶奶!”王霞的大女儿叫李丹丹,今年十八,已经出落成个大姑娘了,做事跟她妈一样爽朗大方,说话的声音更是甜滋滋的,令何海燕更加高兴。
“嗐,你这丫头还跟奶客气呢,吃,多吃些。”
王霞的小儿子李双也有十五了,是个瘦瘦高高的小伙子。他跟他姐刚好相反,是个锯嘴葫芦,饭桌上的热闹他完全不掺和,只顾着埋头扒饭。
吃过饭,李芳菁就要回城。何海燕给她塞了些山货,说是李丹丹和李双上山找的。李丹丹帮着奶奶一起忙乎,闻言笑嘻嘻说要李芳菁多拿些,孝敬姑姑是他们姐弟分内的事。李双仍是不吭声,只是在李芳菁走的时候,不用谁吆喝,他就主动过去帮姑姑提起那袋山货,给她送到了候车亭。
李丹丹带着翠翠玩去了,李含英跟她嫂子一块儿收拾桌子,洗碗。
先前李含英跟她爸妈说话的时候,王霞不在,这会儿没有旁人,王霞搬着小凳子挨到李含英面前,淳朴的面容上流露出几分担忧:“含英啊,你就这么回来了,今后有什么打算?”
村里不是没有离婚的女儿回娘家,嫂子容不得人,非要把人闹走的情况。但李含英知道,王霞不会这样。她爸妈一开始也跟她交了底,要她不用担心她哥她嫂,他们都乐意她回来,不过是多张嘴吃饭,不也多双手干活么?
话说李含英是何海燕三十四岁才怀上的,那会儿农村人结婚早,基本不扯证,拎个东西上门,红纸一贴,婚姻就成了事实。她爸妈也不能免俗,是村里早婚早育的“积极分子”。到她出生那年,她哥已经十五,下地是条壮劳力了,至于她姐,那年也有十三岁了。
她五岁大的时候,她大嫂王霞嫁进了门。那会儿她爸妈和她哥都忙乎着地里的活儿,她就成天跟在嫂子后面,像条小尾巴似的。
这么些年相处下来,李含英是既把王霞当嫂子,又拿她当半个妈。王霞自不必说,也把她当女儿疼,特别是她第一个女儿早夭,那之后的一年多时间,王霞几乎是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李含英身上,把她疼到骨头缝里,即使后面有了李丹丹,有了李双,她对李含英的疼爱也从未减少。
李含英没隐瞒她,只说自己想先做点东西出去卖。
王霞没想到她打的这个主意,吃了一惊:“做生意?你一个姑娘家家,怎么想着干这个!”
李含英把洗干净的碗摞到一起,眉眼坚定,不因王霞的质疑显出片刻迟疑:“嫂,做生意不看男女,看的是头脑,看的是手艺。”
“可那毕竟不是正经营生……”
李含英跟她说:“放在前些年,这确实不是什么正经营生,但现在国家改了态度,对做生意的事不像从前那么拦着,反而有点支持的意思。大伙儿日子也是越过越好,手里有了闲钱,正琢磨怎么花呢。嫂,你就说,眼看着大家伙儿的钱都在口袋里跳,我能不赶紧撑开自己衣袋,装点儿进来?”
王霞起先听她分析经商的局势,还挺像那么回事,没成想最后没个正经。她抬起湿手作势要打李含英,隔老远就收住,佯怒骂她:“你这小妮子,从小就虎,这做生意的事儿靠谱么?你可别听风就是雨,你手头才几个钱啊,还要养孩子,别都砸这上面了!”
王霞的忧虑不无道理,李含英也正色,但还是坚持:“总要去试试。嫂,我想试试。成了是我的幸运,不成就当是交一笔学费。”
“你啊,就是倔……”
王霞摇了摇头,拿李含英没有办法。
半晌,终于表态:“你要是需要帮忙,只管跟嫂说。”
李含英顿时笑逐颜开:“谢谢嫂!”
她笑起来的模样,一下子把王霞带回前些年,那时候李含英正青葱水嫩,还是家里的大姑娘,笑容里没有烦恼,没有一丝负担。能再次瞧见她那样的笑容,王霞发自内心觉得,让她去疯一疯也没什么,只要她还能疯,还是从前那个“虎妞”……
秋渐渐深了,天亮得也越来越晚。
李含英难得睡了个好觉,醒来时天才蒙蒙亮。翠翠仍在酣睡,她轻手轻脚出了屋,看见她妈正要放鸡放鸭,赶紧上去帮忙。
她妈嘴里喊着“我来我来,你抢什么”,把她给挤开,手里忙乎着,嘴上还在问:“怎么起这么早,不多睡一会儿?”
李含英拿她妈没办法,只能无奈道:“妈,这家里的活儿我有什么沾不得的?我是您闺女,您可别拿我当客人。”
何海燕听了,白她一眼:“小孩子家家,不懂好赖,让你做个祖宗还不好?”
李含英被骂了也不气,笑着应了声,跑去开院门:“那可不成,不能乱了辈分!”
母女俩说了几句,李含英说起正事,让何海燕帮忙照顾着翠翠,她打算去趟市里。
带孩子的事,在何海燕眼里那就不是个事,再说翠翠那孩子可爱得紧,她这个做外婆的哪能不疼她?自然满口答应。又问李含英去津市要做什么,李含英没跟她细说,惹得何海燕心里纳罕:“刚回家就往外跑,这么神神秘秘,有什么要紧事?”
李含英进了城,先去了一趟火车站。她回家时带着翠翠,见火车站里人挤人,没好多呆,这会儿专门来看火车站里小摊小贩的售卖情况——要知道,火车站的人流量是极大的,这里的商机也是极大的。
在等候区里转了圈,又特地买了站台票,上站台去。李含英注意到,等候区里有不少小贩来往,卖的多是茶水、吃食之类,都是赶火车的人紧着要用的。至于站台上,那是没人卖这些的。这年头火车班次少,火车进站以后,乘客们都急着上车,能抢门的抢门,挤不进门的爬窗,谁会在这紧要时候买东西?
李含英略一思索,只怕火车站里来往人多,愿意买绒花的却不多。火车上能卖出那些绒花,有一部分原因是时髦女人带动了气氛,还有就是大伙儿都在车上,没有别家可以比较。如今她回到津市,津市本就是制花大市,市里的绒花厂一年不知产多少支花儿,因为是工厂线上做下来的,做工虽逊色不少,卖价却也便宜很多,要给亲人带手信的只怕早就买好了,有几个会等到这时候?就算她可劲儿叫卖,在这些昏昏欲睡的乘客中,也难引起火车上那样争相购买的现象,更不必说她在价格上没有优势。
于是出了车站,去市民政局。
津市是个大市,民政局在市中心,来往便利,上这儿来办手续的青年男女极多。
李含英眼波微动,只怕这里的商机比火车站还多!她心念一动,用两指撑开斜挎的编织包,从她带来的那几支绒花里挑出一朵红玫瑰样式的戴在头上,借着民政局光可鉴人的玻璃窗照了照。
那红玫瑰着色极艳,花瓣层层叠叠,富有层次感,看着又喜气又贵气。李含英瞧着玻璃窗上自己的面容,微微一笑。她虽才回家不多时,已截然不同于在兵工厂时的模样,精气神儿回来了,眉眼便生动起来,鬓边簪一朵红玫瑰,更显得明艳照人。
这是吸取了火车上售卖的成功经验,今天既然没有时髦女人那样的活广告,她就自己做自己的招牌。于是又拍拍脸颊,拍得脸蛋透出血色,衬得鬓边那花儿更艳几分。
不做迟疑,李含英走进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