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穿越 > 大明第一太子 > 第六百零三章 科举停罢

第六百零三章 科举停罢

    ,大明第一太子

    批阅奏章很是耗费时间精力,下午申时爷俩起身到华盖殿用了一顿膳食,然后再回谨身殿按各自所需召来一些相关的官员商谈政务。

    于是有趣的一幕出现了,官员们奉召到了谨慎殿门前还得询问值守接引的管事太监,到底是圣上召见还是太子传召,经过指点才好入内御前答奏。

    吏部尚书陶凯谢过管事太监后迈步入内,到了正殿就见圣上御案前几跪着中书省以及翰林院礼部的要员,战战兢兢叩首请罪。

    陶凯不敢多观望郑重一礼后就走到了太子殿下的书案前:“老臣奉召而来,拜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

    朱标抬头笑道:“爱卿免礼,召你前来是要问问吏部这次调整官员任免的问题,有几名官员本宫瞧着眼生,但又要调任要职,所以叫爱卿前来相询。”

    还没等吏部尚书回话,另一边就传来了皇帝的斥责之声“朕设科举以求天下贤才,务得经明行修文质相称之士,以资任用!今有司所取多后生少年观其文词若可与有为及试用之能,以所学措诸行事者甚寡!”

    “此乃臣等之罪,万请圣上以龙体为重暂息雷霆之怒。”

    皇帝动怒群臣皆拜,吏部尚书也转身跪倒请罪,同时眼中也有惊疑之色,朝廷有多缺官员通这个吏部尚书自然是最清楚不过的了,怎么科举都要突然停下了。

    朱标自然也是从书案后走出下跪,而那边的老朱并没有丝毫息怒的意思继续冷声说道:“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朕,非朕责实求贤之意,今各处科举宜暂停罢别,令有司察举贤才必以德行为本,而文艺次之,庶几天下学者知所向方而士习归于务本!”

    翰林院学士叩首哀求道:“科举取士乃是朝廷用官之本,岂可轻易暂停罢免,天下士子往后该如何为国家效力啊,请圣上收回成命吧。”

    中书省礼部等官员也是赶忙告饶求情,他们这一批朝廷要员虽不是科举出身,但归根结底也还是士林中人,如果在他们任职期间朝廷出了这等事,他们非得被天下士子唾弃死不可。

    但皇帝显然主意已定,根本不为所动,而且那些官员联想到今日早朝就更加惶恐不安了,风雨欲来之势显而易见,可他们却没有半点办法解决。

    很快那些官员就失魂落魄的退了出去,如此重要的事情他们要赶快联系同僚们,尤其要请丞相做主,否则是要出大事了。

    朱标起身坐回座位,吏部尚书陶凯拿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也跟着起身,只不过身体明显有些摇晃了,身居高位有千万般好处,可真是到出了事情的时候,躲都没有躲的余地。

    朱标坐下后伸手扫了扫膝盖处的灰尘道:“礼部主事、太常司丞张孟兼调任山西按察司佥事,此人本宫倒有些许印象,文章做的奇气烨然,但按察司的差事可不是文章做的好就行的。”

    吏部尚书平复心神回道:“禀殿下,张孟兼为官刚正廉明,疾恶如仇,山西正是赈灾济民之紧要,前任按察司佥事就是因贪污赈灾粮款被腰斩,所以吏部才考核此人出任,就是要借其刚正不阿。”

    朱标点点头在面前的奏章上批了个大大的准字,然后合上放在一侧,又讲另一份摆在面前:“以监察御史茹太素、戴信、何文、郑思先为四川贵州经历司、照磨所主事佥事,茹太素本宫知晓,另外几人可值得依托?”

    面对朱标的问题吏部尚书一一回答,生平履历详情以及在朝中的名声都有涉及,朱标听完也就有了个大概的印象了,当然,其人到底如何就是另一回事儿了,这个他也没办法挨个确认。

    不过既然是吏部举荐的,而且他也照例问询过了,如果出了事他们自当是要负一部分责任的,这也可以让吏部用人的时候还有点顾虑。() ()

    朱标合上最后一份委任奏章轻声说道:“吏部用人需谨慎再三,尤其是地方官员,他们下地方后直对百姓代表着圣上以及朝廷的脸面,绝不可疏忽。”

    吏部尚书躬身应道:“老臣明白,定不负殿下教诲。”

    “嗯,陶爱卿向来稳妥,本宫是信得过的。”

    “谢过殿下,那么老臣就下去签发任免公函了。”

    “去吧。”

    吏部尚书对朱标行礼告辞,躬身后退几步,稍微转身对着还在伏案书写的朱元璋郑重一礼,然后才缓步退下。

    朱标接过福贵递上的新茶抿了一口,温度味道都正合他的习惯,可见富贵私下还是有好好练习的,这年头做什么都不容易啊。

    御案后的老朱皱眉将沾满墨迹的宣纸团成一团丢到一旁,起身扭了扭腰道:“标儿,科举取士停了,但也得留条门路,你替咱写封朝廷访贤求才的文章吧,不用太多字的。”

    打压异己,招纳亲善,此可谓双管齐下,朝廷无论如何也是要用士人的,这次针对的只是如高启张羽徐贲等不愿效命于大明的文人士子。

    朱标应了一声,这等事还难不倒他,毕竟这么多年跟着宋濂也不是白学的,何况招贤纳士的文章历朝历代都有的是,借鉴些也就有新的了。

    朱标回想了下汉唐的招贤文章,然后挥笔写下:“世有贤才国之宝也,古之圣王恒汲汲于求贤,若高宗之于传说文王之于吕尚,二君者岂其智之不足也,而遑遑于版筑鼓刀之徒,盖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

    “鸿鹄之能远举者为其有羽翼也,蛟龙之能腾跃者为其有鳞鬣也,人君之能致治者为其有贤人而为之辅也,今山林之士岂无德行文艺之有称者,宜令有司采举备礼遣送至京,朕将任用之以图至治!”

    在朱标挥墨之时朱元璋就已经到了儿子身后,捋着下颚的短须乐呵呵的看着,那是越看越高兴,他自己多年研学,批阅奏章写书信都没问题,甚至还能写诗作词,但轮这等文章就差多了。

    瞧不起现如今的士子是一回事儿,自家儿子文采斐然那就又是另一回事儿了,错的是人总不会是才能。

    朱标当下笔后又默念了几遍,这可是要传于天下的,确定没有什么错误之后转过头笑道:“父皇觉得如何?”

    老朱面色一板请拍了下儿子的后脑勺:“咱看也就还成吧!”

    朱标默默伸手扶了下歪斜的紫金发冠,朱元璋伸手拿起又看了一遍才递给一旁的太监吩咐道:“送去吏部以及翰林院传阅,就说是太子亲拟的招贤令,看过无异议的话就昭示于天下州府县吧。”

    “奴婢遵旨。”

    朱标叹了口气道:“何必又挂在儿臣名下,这时候该是父皇亲拟的才好。”

    魏观高启此案还在发酵,但结果基本已经可以预料了,皇帝亲手策划的案件,怎么可能虎头蛇尾,如果没意外的话,高启等一干人等恐怕是难逃死劫。

    前朝余孽以及曾在张士城陈友谅等人麾下任职,开国后又拒不为新朝效命的文人雅士,基本都要被当成例子来处置。

    毕竟已经不是洪武之初那二三年了,那时候朝廷东南西北四面皆有残敌,内部生民断炊白骨于野大多城池都是残骸一片,无奈之下老朱才会妥协,没对那些人下手。

    可老朱向来都是个记仇的人,一个人记仇其实也没什么,但一个皇帝记仇那就是很恐怖的事情了,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并不是一句唬人的话,而是真的有可能做到的。

    太平皇帝或许还要受到各方制约不敢不能如此,但朱元璋这等马上得天下的开国帝王绝不再此列,他若有心,是真的可以伏尸百万血流千里的。

    …………………

新书推荐: 这只小草神是俺拾的嘞 快穿:社恐宿主她不干了 开局躲神避魔,原来我是大佬啊 逍遥尘世子 这是僵约,你是认真的吗? 致我未曾谋面的青春 破天战尊 消失的天堂?游戏开始! 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 扶桑剑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