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儿走了两年多,从来没有回来过。我在内宅也不知她的境遇如何,嬷嬷在外认识的人也不多,打听不到什么消息,我曾想着多去铁山禅院走走,说不定可以见见她,但从来没得偿所愿。只是听婢女仆妇们说嫁为人妇的程家娘子去年给周家添了一个小子,周家有了后。昨日,我和阿娘离开铁山禅院时慧尘给了我一封不知从何处来的信。我将那信拆了终于知道了霓儿的近况。信应当是霓儿筹谋好些日子托人送到慧尘手上的。信里说,她近来一切安好。到周家未满一年她便有了女儿,只是用药调养,假借早产之名瞒过。程家娘子虽是骄纵了些,但性子率真,不是胡搅蛮缠,不论是非之人。周家姬妾虽不多,却也并非没有。产下女儿不久,她又以有孕之身替程家娘子挡了一碗滑胎药,自那可怜的孩子去了后,程家娘子再不对她心存芥蒂。她已非贱籍,程家娘子诞下嫡子后就做主将她抬为了媵。现如今她身子已经将养大好。她又有了胎,看胎象,应该是个男胎。现如今,她已是可以帮衬程家娘子处理些内宅之事了,等到孩子平安落地,她就想法子回来拜谢阿娘和我。这两年霓儿不在,我的身边又添了两个十二岁女子,名字是我起的,一个唤作疏星,一个唤作淡月。疏星淡月是一对姐妹,十二三岁的年纪正是跳脱的时候,不过一个沉稳些,一个天真些,身边有了她们我并不寂寞,但不时的我还是会想起霓儿。多子多福,无论如何,霓儿的下半生虽免不了猜疑算计,却也算是平稳了,我悬了两年的心也可以放一放了。说起孩子,阿耶去年前纳了一个名唤弄影的媵妾,也已经快要生了。唐朝富足,狎妓之风盛行。寻常人家尚且三妻四妾,为官者妻妾成群似乎是更是惯例,妻妾上百的也并非没有。虽说阿耶的妾室不多,但除去家妓,也有十多个。唐初世人爱清瘦的女子;盛唐风向变了,世人爱丰腴的女子;盛唐不在,国运渐衰,瘦削的女子又成了世人的心头好。弄影就是其中难得的美人,顾盼间像是总有些道不尽的风流。弄影是阿耶姬妾里最受宠爱的,固然是年轻些,新鲜些,可她倒是的的确确有些不同之处,清俊些,也清醒些。弄影从不有意争宠,穿着打扮也素雅,多礼少言,人淡如菊。莫说是阿耶,就是阿娘对她也讨厌不起来,至于我——十七八岁,能歌善舞,舞风弄影,通晓诗文的女子,我自然是喜欢的。听嬷嬷说,弄影家室并不坏,祖父也曾为官一方,只是父亲与官场无缘,家道中落,为了谋一份前景才将她送到了这太守府。我平日里闲来无事总要带些吃食到她院子中,看她习舞。无论是霓裳羽衣曲还是公孙大娘舞剑,弄影都习得来,我心里把她与记忆中银幕里的舞者做了些许比较,只是窃喜,不知省下了多少剧院的票钱。幸好,我的行径还没有招人厌,舞累了,弄影也会与我说说话,还同我给我的院子提了字——温玉轩。她总说我的话有趣得紧,是难得的消遣,不过她独坐时说的最多的还是“人生莫作妇女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自她有孕后,我也有日子没看她习舞了。这几日,阿娘忙上忙下的准备家宴,只为了今日招待远道而来的贵客——荥阳郑氏。听阿娘说,这贵客与我们世交已久,况且阿耶与郑家伯父又私交甚好,这次家宴是万万马虎不得的。荥阳离楚州虽说算不上千山万水之遥,但只靠车马怕是也要耗上许多日子。舟车劳顿又拖家带口,走亲访友这么用心,倒也着实不容易了。或许就是因为相聚着实不易,所以情谊便更纯厚了些?也许吧。槐花开了,院子里的清香直直逼到窗子里来,我也该出去动动这副小身子的筋骨,摘些槐花,做些槐花糕才好。唐文宗大和七年,琼华有六岁了。这一年江西观察使郑祗德带着女眷和一个不久前刚满十六岁的嫡子寻访世交宦友——楚州太守卢文道。荥阳郑氏与范阳卢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七族并列为五姓七族高门。世家大族自诩清高,多与世家大族结交,怕是连皇室也不放到眼中,只怕联姻后乱了血统。郑祗德的父亲便是同平章事太子太傅郑絪。郑司空善交天下名士,守道寡欲,治事笃实,世人皆称之为耆德。郑祗德虽不比其父,却也守道寡欲,郑家也算得上芝兰玉树了。卢文道与郑祗德自幼便相识,后又曾一同游历山河,唱和酬谢,算是难得的同道中人,别家无论如何是比不上的。郑家车马到楚州的当晚,郑祗德就带着家眷住进了卢家的宅子。卢文道知道这位经久未见的至交性尚平简,家宴的吃食便并不准备的过分华丽奢靡,只是让夫人准备了些时兴的时蔬并些带着雅称的精致小菜,果然博得了满堂彩。席间,看着歌舞人青纱摇曳,郑祗德笑着问:“仕达还记得长庆三年的初雪吗?”卢文道定了定神,恍恍惚惚间,目光渐渐空洞,眼前浮现出了两个年岁尚小尚意气风发的男子。他晲了一眼下座正襟危坐的少年,笑着回答:“自然是不能忘的。”两人相视一笑,举杯饮尽了杯中酒。穆宗长庆三年初冬,鹿门山山居中,两个初入仕途的男子携着一副棋,坐在炭火前,挪开屏风,赏看门外的雪。他们时而摆弄着手中的玉子,时而谈论腹中的书墨,胸中的沟壑,眼前的时事。没有文人骚客惯有的穷酸牢骚、愁苦悲愤或是壮志难酬,有的只是桌前忽明忽暗,星星点点的雪和南国雪露中不在苍翠已然泛青的竹柏。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举杯时有的只是少年人惯有的乐天洒脱,萧然适意。似这样的光景日后该是再难有了。日后,宦海沉浮,九州为家,也不知在何时与何人在何地赏余下几十载的初雪了。这场雪过后,眼前对坐的人就要到远方赴任去了,除了赠诗属文、折柳送别还能有什么?该是有的,两个已成家立业的男子约定,日后结儿女之亲——“以吾二子聘汝之女”。郑二郎将十岁时,卢三娘终于出生了,卢家的第一个嫡女,该是配给他的。郑二郎官名郑颢,是郑祗德的第二个儿子,第一个嫡子。除了两个养在深闺里的姊妹,还有郑顗、郑顼、郑就、郑晦四个兄弟。郑小郎君幼而爽悟,诗书礼乐无一不学,小小年纪虽不至遍览群书,却也涉猎颇多,常得先生赞誉,又曾受郑司空教导,算得上郑家最受宠的儿子了。小小的人看着倒确是是有些君子风范——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郑司空家教甚严,举家皆为孔孟门生,天下皆有赞誉,他教导过的人,无论如何是差不了的。郑小郎君的母亲李氏是杭州刺史李幼公之女,未婚嫁前曾与尚未出阁的王家七娘时常来往。这位当年名满中原的才情相貌一流的大家闺秀,不知惹得多少王孙贵子折腰,而佳人最后还是嫁入了郑家。世家大族里红颜韶华还未完全逝去,那三分相貌,七分才思便再次轮回到了郑小郎君身上。 郑二郎十六岁时,幼时本清秀的入了画的眉眼便渐渐挺拔了起来,眉骨倾起,显得眼睛有些微陷,似乎有些像胡人,又是剑眉星目的样子,笑起来只是温润不凡,怪不得坊间人时常笑语“玉雕成的人儿,貌比潘安,才比子建”。相貌是不同了些,性子到底还没变,多礼慎言,守着君子三变;才思敏捷,姣姣于同辈之中又不过分招摇;行踪不定,但衣饰总纤尘不染,无一丝褶皱,不奢丽刻意,也自有风度。世人总爱翩翩然的美少年,却不知这如玉的陌上少年倾心那位人间惊鸿客。只是这位年少的公子莫名叫人不敢亲近,像是江左带着丝丝清冽的三月天,他的心思,怕是无几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