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姐说完,见大家一副兴致不高的模样,连忙拍拍手:“打起精神来,塑造一个好的论点就是成功的一半了。快来一起讨论一下,怎么能将它在短暂的辩论时间里讲清楚。”
一辩:“我已经麻木了,我们就这点时间,想把它讲清楚的同时攻下对面,根本做不到啊。”
晓星希皱了眉:“其实是可以的,我们只要能讲清楚,在我们的体系下对方没有发挥空间。所以攻击和论述我们需要二选一,选了论述就要放弃和对面抱团打,避免被拖入他们的话语体系下。”
一辩:“辩论不和对面打还叫什么辩论?”
晓星希:“是让他们来打我们,我们借力打力,阐述我们的东西,没必要去打他们,我们的东西只要能立住,走进人心,天然会把他们打倒。”
一辩:“你的意思是他们质询我们,难道我们不回应吗?”
晓星希:“你在开玩笑吗?如果他们问你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让你和他们比数据,比一比究竟‘阻碍’还是‘不阻碍’,你纠缠着回答就是落入他们的话语里。
回应不意味着回答,你要告诉他们,用老一套的方式去比‘阻碍’没有意义,‘知行合一’本身已经不存在了,这是一个新世界,这是一个新架构。
这才是你应有的回应方式,找准你自己的立场,在你自己的架构下去回应,而不是被他们带着跑。”
一辩闭上嘴,不置可否。
郑维鼓掌叫道:“说得好!我已经记下来了,立稳自身方能不败,我要把这句贴手机壳上,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被其他人的观点带着跑。”
晓星希看了他一眼,郑维冲她眨眼点了下头,似乎在说:怎么样?这波捧场捧得不错吧?
她掩了笑意,转开了头。
一辩叹了口气:“那你能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知行合一’不存在了吗?你之前提这个概念的时候,我就有点似懂非懂。”
晓星希:“这个想法也只是我自己心头掠过的一点灵感,离完全讲透彻我还有一些路要走,只能先阐述一下我的观点,抛砖引玉吧。”说着她将目光送向华姐。
华姐冲她点了下头示意继续。
她才喝了口水,拿出自己做的那些笔记资料,现场讲解了起来。
“在这个论点上我们要去展现我们所需的价值,最好是取‘知行合一’的起源义,也就是‘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①’这里重视的是个人的自我修养,也就是在行动中践行人的道德。
取起源义一是有‘知行合一’的提出者王阳明本人的作品做大量论据。
二是若取大众常以为的‘实践出真知’这样的含义实际上没有什么辩论的空间。
三是这方便我们拆解辩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实践决定认知,如果仅将‘知行合一’中的‘知’当作认知去打,那‘知行’二者不可拆。我们想要论证‘阻碍’成立,明显是强人所难,评委也不会是这个意思。
当我将这个词释读为起源义时,我发现了一点,‘知行合一’这个概念提出的时间太早,成为了主流叙事后,我们是否太过将其神话了?
辩题之中含有‘发展’,‘发展’意味着变化,那这个完美符合我们所有人固有认知的词,它在发展过程中会不会变化?”
晓星希看了眼正目不转睛盯着自己的几个人,抿了口水,好整以暇地等他们的反馈。
和俊不自觉地点头:“我们一开始是被固有思维困住了,不敢去反驳‘知行合一’这样的词汇,才会导致后续想要证明‘阻碍’却总是打不到重点,轻飘飘地像是给对面挠痒痒。”
晓星希:“辩论用词要准确,我们不是在反驳,你这个词会被人抓住话柄,你实际上无法反驳它。我的意思仅仅是这种‘知行’关系在时代发展中将会发生一些变化。”
一辩:“就是这里,你提的这些变化我实在不太理解,而且让我写我怎么都绕不出去证变化是阻碍的这一层,但为什么你会说阻碍不重要?”
晓星希挑眉看了他一眼:“你知道布朗运动吗?”
一辩叫着:“咱们学数理的,谁会不知道布朗运动啊,高中物理书上就写了: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会永不停息地进行无规则运动,这是由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先生发现的现实规律。”
晓星希笑了下:“那你也知道布朗运动背后的形成机制对吧?”
一辩:“昂,这是热力学部分的内容,实际上由爱因斯坦的那篇论文指出,由于组成液体或气体的微小粒子在不停息地运动中交换动量,对悬浮的固体微粒在不同方向上的撞击程度不同导致的。”
晓星希:“OK,到这里,你已经知道了结果。布朗运动是组成万物的微小粒子的集体无意识行为。”
一辩:“啊?不过这么一说,倒确实是,探究宏观上的布朗运动的背后原理,实际是微观粒子的一种整体表现。”
晓星希:“所以,你没意识到吗?这种集体行为的结果,从个体层面出发是没有规律的,无法预测的。
当人放入集体中去,就会像布朗运动中的微观粒子一样,你做出的一切行动,都会被集体裹挟。
这种行动上的裹挟不出自于你的本意,会符合你的良知吗?
科技的发展使得世界的距离越来越小,人越来越微观化。
以现在的物理学举例,一个人单打独斗、自成一派已经成了过去式,想要继续推进发展,需要将人与人连接起来,通过集体协作的模式去推动学科发展。
这就意味着,在未来,我们更多的会是一种集体生物,从而逐渐消弭掉个体的概念。
那么被集体裹挟着做出你意想不到的、不可预测的、毫无规律的举动将会是大势所趋。
好了,现在你可以去找那些哲学书籍为你背书了。”
一辩:“???等一下,你这太快了,我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到集体主义了。”
晓星希:“你的任务是论证科技发展与集体主义,并且强调这种集体主义的好处与价值。你看,你现在都没想到会有这条路,对面也想不到。”
一辩:“可是,集体主义和我们的辩题有什么关系呀?”
晓星希:“这关系,让我想想怎么能给你做一个通俗的解释啊。”
她又喝了口水,翻着笔记凝神细思,郑维已经捧着笔记挪着凳子坐到她身边,探着头笑嘻嘻地说:“洗耳恭听,我准备好速记了,随时可以替补上场。”
众人被他逗笑,和俊拍着他的肩膀:“你还是先把口齿磨一磨,上次上场看你紧张成什么样了,舌头都捋不直,被人家质询就吊着嗓子只会说:‘对对对对,对了半天,接一个方辩辩辩友,’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夸人家说的全都对呢。”
郑维抖了下肩膀,把他的手弹开:“别打扰女神思路,快开班授课啊。”
晓星希见大家都稍微安静了下来,才缓缓开口:“刚刚我们说到哪儿了?”
一辩:“集体意识会消弭个体概念。”
晓星希:“对,我们要看辩题里‘发展’的定语‘虚拟技术’,所以需要将这个集体意识回归到小点上来。
也就是随着虚拟技术的发展,万物将会互联,人脑也会逐渐互联。
这个时候人的意志还是个体的意志吗?
那是集体的意志。
这样的集体意志对于人的行为而言,他就很难再做到个体的良知与行为是合一的,也很难做到王阳明所说的:‘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换言之,则是个体的行动与良知被分散在虚拟与现实这两个世界中,它们已经被拆解开了。
哪里有比这种拆解更大的阻碍呢?
所以论证阻碍更多还是更少无意义,论证它们将被虚拟技术的发展所拆解才是不败之地。”
一辩:“我承认‘拆解’这个概念很有意思,如果能论证成功自然是我们赢,但究竟要怎么论证?我一直想不透的地方就在这里,你说‘拆解’却不能帮我落到实处去理解。”
晓星希:“这里的概念会有一些抽象,因为从过去到现在都还没怎么出现过这种‘拆解’的现象。但辩题是‘发展’,发展是不局限于过去到现在的,落脚点应该放在未来。
虽然很多人说历史是个环,其实它是螺旋上升的状态,所以我们不能想当然地将过去任何一段历史时代套用于现今世界。
在社会发展不同,矛盾不同,生产力水平也不相同的条件下,把历史当未来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如果对面的人质询时和你掰扯历史,你一定要记得讲清楚只靠历史不能推出未来,我们的重点在未来。
我要说完这些才能讲清楚接下来的‘拆解’这个概念。”
晓星希见郑维眼巴巴地看着自己,不由得收敛了严肃的表情,相对温和地开口:“你们有没有玩过一款游戏,叫作《赛博朋克2077》,我宿舍有一位姑娘就很喜欢玩这款游戏。”
和俊笑着:“我知道,我想玩来着,可以自由捏脸,还可以……总之,画面真实度很高,对显卡的要求非常高,我的小破笔记本带不动。”
郑维:“咦~你怎么有话不说完啊?”
华姐咳了一下,示意他们别乱说话。
晓星希挪了两下凳子,试图让自己离他们远一些。
有些事情不方便说开,却又赤裸裸地存在着,让人在语境中产生不适。
比如和俊那句没说完的话,其实是指那个游戏的背景是一个良知不复存在,充满暴力与情/欲的世界。
玩家在其中体验主角人生的同时也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
这种选择,则包括选择一些npc作为交往对象,以及会触发某些富有冲击力的限制级画面。
嘉白玩这个游戏的时候,虽然对那些选择和帅哥美女共度春宵的支线剧情兴致缺缺,对所有npc提出的交往请求一律选了拒绝,一心专注于打架斗殴。
但不得不承认有一些人,是冲着它的成人内容来的。
这种意有所指的话题,放在公开讨论的场合,多少有一些言语冒犯的成分。
和俊倒是立刻意识到了这点,轻声说了句抱歉。
对方没有真的讲出什么荤段子,只是用着轻佻的语气说着意味深长的话,提及大家心知肚明的内容,连他自己都很难意识到这种话语中的冒犯。这便使得坐在一旁的晓星希翻脸也不是,认下又像吃了苍蝇般难受。
她只能做出挪开凳子这样无声的反抗。
话题被华姐的那声咳压住,很快大家注意力又回到她身上。
晓星希便硬着头皮,清了清嗓子,将思路转回论点上:“这个游戏的主题是在未来背景下,高科技公司崛起,世界陷入一种荒腔走板的黑暗怪圈。故事中,人的意识可以储存在不同的身体中,实现死亡和复活的循环。”
其实,明明可以正常叙述游戏背景,为什么总有人一提起它,就会落入低俗的怪圈。
晓星希一边说,一边默默地想着。
“我们展望未来的虚拟技术发展时,往往会发现赛博朋克的世界真的可能会到来。
这样的巨大可能性暗藏在我们现今世界之中。
我们的行动与思想往往要服从于集体要求,但随着虚拟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开辟出一块属于自己的思想领域。
在这块领域里,人的行动与良知会被拆解成两件事,行动仍受集体意识中引领,良知则留存在另一个独立空间。
虚拟世界中的行为是很难影响到现实世界的,它不同于网络世界,它是为个体创造的一种仿真式的游戏世界,我们在其中用几天的时间经历完一个人的一生,在未来,这个速度会快到一种不可思议的程度。
也就是以后的我们通过每秒千万兆次的计算,在一分钟内经历数万种生命历程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
这个时候,我们对于人的行为会有一种新的定义,这种行为更复杂,其机理也不在局限于表象。
怎么定义杀掉npc是杀人?又怎么定义杀掉npc算不算违背良知?
虚拟世界中的死亡与复活又该怎么定义?
如果认为现今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行为不算真实的暴力,因为它未曾对现实世界带来恶劣影响,所以符合良知的认定。
那这不正就是反证了我的观点?
当虚拟技术发展到极致的时候,我们良知中的一切好与恶都与现实没有关系。
也就是我今天要说的虚拟技术的发展其实在阻碍着人们的知行合一。
这种阻碍不在于它能够让人们更能做到‘知行合一’,还是更不能做到‘知行合一’。
而是他直接将‘知与行’拆解到了两个不同的定义世界,‘知行’二者都不存在了,哪里还有‘知行合一’呢?
所以我们在比较谁更‘阻碍’的这件事情上的讨论,已经没有了意义。
因为原本的‘知行合一’不存在,这种不存在,是从存在到不存在的阻碍,只有承认这种不存在,才更适用于未来。
也就是随着虚拟技术的发展,在迎来赛博世界的时候,人们究竟该如何解读自己。”
一辩拍了拍手:“我的天,你说到这里,我忽然懂了,但我感觉论证不够有力啊,是不是太小了点?”
晓星希:“其实这里可以再上一层台阶,但越往上升越难,你看你有没有能力把握住。
那就是我一开始提及的受集体意识的裹挟,个体的‘我’的概念消解。那么‘我’的良知与‘我’的行为都会随之一起消解。
所以人不再是良知指引行动、行动作用良知的客体,‘知行’二者同为第一。犹如二元论,二马并驾齐驱,必然不再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