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休沐,季玉书前脚从青玉苑回去,后脚大房那边的季二郎便差人过来请他出府去莲池游湖。
季玉书欣然应允。
前两日他把周氏送来的歙砚许给了季玉中,果然投其所好,甚得欢喜。
季玉中也是个聪明的,其性子跟自家老娘李氏一般,想着季玉书虽然不受周氏待见,但不管怎么说始终是威远侯的庶长子。
同住一个屋檐下,若说一点交道都不打,好像也说不过去。况且人家先送歙砚示好,又送到了心坎上,怎么都得给几分薄面。
今日休沐约了几个朋友小聚,便把季玉书捎带上,倘若此人是个愚笨的,日后少接触便是。
抱着这样的心态,季二郎主动邀约。
季玉书出去时他已经在府门口候着了,马夫见主仆从角门出来,说道:“四爷请,二爷在马车上候着。”
季玉书颔首。
仆人庆鱼上前打起马车帘子,他撩袍踩着杌凳上去。
车厢里的季二郎见他来了,和颜悦色道:“今日天气好,又逢休沐,我得空,带四郎出去走走,看看这京城里的繁华。”
季玉书展颜道:“多谢二哥。”
车厢宽敞,能容纳下好几人。
马夫御马离开侯府。
路上季二郎同他说起京城的风俗人情,季玉书认真听着。
有时候他也会夸赞季二郎口才学识好,引得季二郎连连摆手,说道:“论起学识,我差大哥远了,他当年可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靠本事厮杀出来的。”
提起兄长,季二郎言语里皆是崇拜。
季玉书顺着他的话头,问了一些季大郎的情况。
季二郎并无防备,一一作答。
季玉书也生出艳羡,说道:“世家子弟无不盼着入仕,若能像大哥那般,也算了不得了。”
听他吹捧自家兄长,季二郎很是受用,说话比先前多了几分熟络。
半道儿上他们接了一人上马车。
那人是季二郎的同僚,也在国子监任职。
他莫约四十多的年纪,穿了一袭黛色宝相纹圆领窄袖袍衫,眼尾布满细纹,留着美须,衣裳虽浆洗得旧,却干净整洁,通身都有一股子文人的清高气节。
此人官阶比季二郎高些,是国子监丞,掌判监事,从六品下。
季二郎同季玉书介绍,说道:“这是我同僚,徐品华徐监丞。”
季玉书行揖礼。
徐品华回礼,看二人样貌有几分相似,好奇问道:“这位是?”
季二郎解释说:“这是我四弟,二叔家的长子,之前在江宁祖宅,极少在京中露面,徐兄自然不知。”
徐品华轻轻的“哦”了一声,捋胡子打量季玉书,只觉那儿郎不似季玉中文质彬彬,五官生得也不抢眼,却有一双漂亮到极致的眼睛。
那双魅人的狐狸眼反倒让人忽略了他的样貌,其神韵气质带着少见的悲悯神性,总令人忍不住多瞧。
徐品华从未见过这般气质的人物,好奇问道:“不知四郎在何处高就?”
季二郎应道:“四弟才进京,二叔还未做安排。”
徐品华不再多问。
两人又说起其他话题。
徐品华是个极其圆融的人,怕季玉书被冷落,也会问他一些江宁的趣闻。
三人一路闲谈,气氛倒也愉悦。
莲池在东泉坊,待他们过去时,季二郎的好友已经在画舫等着了。
老远瞧见他们下马车,画舫上的应三郎挥手喊道:“二郎,我们在这儿!”
岸上的几人听到呼喊,朝他们看去。
应三郎一袭宝蓝圆领袍,生得浓眉大眼,相貌堂堂。
季二郎也挥手回应。
三人朝画舫走去,划船的船夫忙把绳索拉紧接迎他们。
人们陆续走进画舫。
应三郎是昌毅伯家的嫡次子,跟季二郎年纪相仿,平日喜欢论禅,季二郎也有这方面的爱好,又从小结交,相互间走得近。
还有一位则是应三郎的朋友,张谦,是位闲散游人,足迹几乎把大雍的山河踏尽,见识极广,说话也风趣幽默,今日算是第一次介绍给季二郎认识。
双方相互致礼。
季二郎同他们介绍季玉书,应三郎颇觉诧异。
他一直以为威远侯只有一位嫡子,不曾想竟然还有一位庶长子。现在那位嫡子病故,日后侯府爵位多半会落到此人身上,对季玉书的态度不敢轻慢。
几人在画舫里烹茶闲聊。
船夫灵活拨动船桨,碧绿湖水在阳光下荡起波光粼粼。
初夏将至,天气日渐炎热,莲池里聚集了不少画舫游人。
忽听远处传来清脆的琵琶声,女子轻柔婉转的声调带着吴侬软语的嗲,一下子就把周边的游人吸引了。
季玉书闻声扭头观望,应三郎好奇趴到画舫靠坐边,待看清那画舫的情形,才道:“是信王的画舫。”
京中王公贵族比比皆是,倒也不稀奇。
季玉书却藏着窥探欲,暗暗打量。
那画舫挂着竹帘,探不清里头的情形,他故意问道:“应兄是如何辨别出是信王画舫的?”
应三郎道:“我识得信王身边的随仆。”
季玉书轻轻的“哦”了一声,又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画舫渐行渐远,行至湖心时,他们又碰到一熟人,原是京兆少尹范家的三郎。
那范黎是典型的纨绔子弟,生得一副风流倜傥的白净模样,自家生母跟周氏是一母同胞的姐妹,平时也经常去往侯府拜见姨母,故而季二郎与他熟识。
画舫碰头时双方打招呼。
上次出殡礼范三郎也去了的,见过季玉书,知晓他的底细,看他的眼神里带着轻蔑。
这不,范三郎摇着折扇,故意吊儿郎当打趣道:“四哥来一趟京可不容易,二哥这些日得多带四哥长长见识,下次回去了,还不知什么时候能再来呢。”
此话一出,季二郎略有些尴尬。
应三郎敏锐地听出了端倪,用余光瞥了一眼季玉书。
那人一派端方雅重,没什么表情。
情绪非常稳定。
“三郎说得极是,出来一趟委实不易,你姨父打算让我多待阵子侍奉,一时半会儿,应是不允回去的。”
范三郎被噎了噎,季二郎忙岔开话题。
季玉书端坐在桌前,伸手端起茶盏,小小地抿了一口,冷不防道:“这位是昌毅伯府的应兄,三郎莫要失了礼数,当该来见礼。”
范三郎被他压了一头,不大痛快地朝应三郎行礼。
季玉书又看向季二郎道:“长幼有序,不学礼,无以立,二哥到底纵容了些。”
季二郎愣了愣,有些不明所以。
对面的范三郎却是个聪明的,一下子就悟明白了对方意思。
被季玉书指桑骂槐自己没规矩,见着兄长不知仪礼,着实愠恼,却碍于有他人在场,只得板脸朝季玉书行礼道:“方才三郎唐突了,还请四哥莫与三郎一般见识。”
季玉书看着他,意味深长道:“阿娘时常夸你,说你乖巧伶俐,可见是真的。”
那副孺子可教的表情气得范三郎暗暗咬牙,不愿跟他们多说,闷着头进了船仓。
一直静观的徐品华默默地捋胡子,心道这人身上有点东西。
今日天气极好,蔚蓝天空映得人心情舒坦,不少游人在莲池消遣,湖中时常传来琵琶声声。
然而同一片天空下,沉香院里却清静得不像话。
坐在窗前的明容由冯氏伺候着抄写经文,她的字迹不似女子的娟秀,而是非常锋利,有棱有角,傲骨铮铮。
冯氏夸赞道:“娘子的字写得真好。”
明容头也不抬。
少许微风拂过,吹落海棠花瓣,些许飘落到桌案上,给画面平添出几许旖旎。
大户人家的院子处处都有讲究,桌案前的女郎执笔的模样被印入窗户里,形成了一幅宁静雅致的框景。
似想起了什么,明容忽地顿笔,随口道:“我听说知春园的四哥一直被养在江宁祖宅,是真的吗?”
冯氏愣了愣,回答道:“是真的。”
明容落笔,困惑道:“他虽是庶子,好歹也是侯爷的长子,何故要放到祖宅里养着?”
冯氏解释说:“具体情形奴婢也不大清楚,只偶有听说过一些传闻,应跟四爷的生母姜氏有关。”
明容翻了一页经书,“四哥的年纪比三姐她们都大,想来那姜氏进门得比夫人早。”
冯氏:“算不得进门,侯爷不曾纳她,只能算外室。”
听到这话,明容小小的诧异了一下。
冯氏说道:“奴婢曾听府里的老人说过,说姜氏品性不好,原本是一乡野女,仗肚行凶,妄想着以子嗣做要挟进季家,结果老侯爷不允,被打发到祖宅上去了。”
明容半信半疑,“婚姻讲求门当户对,侯府的门楣岂会被弱女子拿捏?”顿了顿,总觉得哪里不对,“可是不管怎么说,四哥也是侯爷的血脉,哪有被扔到祖宅二十二年不管的道理?”
冯氏没有吭声。
明容默默地看向她。
冯氏语重心长提醒她道:“有些事情,好奇害死猫,娘子知道得越多,反而不好。”
明容:“……”
啧,这府里藏的鬼名堂还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