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罕见脸红是一种病。
但具体是皮肤病,内分泌病症还是心理疾病,医生们众说纷纭。
可无论是病理治疗,还是心理治疗,李听春通通都试过,但效果都不甚明显,初中三年挣扎,也只是让这种红不再蔓延至脖子胸口。
诡异的病,让李听春的爸妈都开始求助于中医或者是玄术了。
这不,高一下学期才开学,李坚国难得假期,就让李听春请了一个星期的假,由李听春的妈妈方艳如带着回了老家,找李听春奶奶打听来的一位名医去看病。
开了一大包中药,一副喝三天,一天喝一次,熬药剩下的中药渣则是磨碎当面膜涂在脸上敷一个小时。
李听春昨晚敷着敷着就睡着了,导致这种中药渣都干涸在了脸上,好在这种中药渣并不刺激,她的脸没有什么不良反应。
不过正如这效果温和的中药渣一样,李听春觉得这汤药也一样不起作用。
看了这么多年的医生,其实她自己最赞同的就是她小姨推荐的一位心理医生的说法,归根结底还是心病。
一定有什么特别的事触发了她的这种异病,但这件事绝对不只是单纯因为初中的校草。
时至今日李听春早已释然,甚至因为年龄的递增,三观的改变,她现在可以算得上是有比“城墙”还厚的脸皮,可脸红的症状并没有就此消失。
一定有更重要的事是李听春耿耿于怀的,可李听春就是想不起来,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这种解释也只能被搁置,李听春也逐渐尝试起更多的物理医理疗法。
李坚国特别会做菜,有厨师证的那种,要不是被开货车的事业给耽搁了,他是一定在开饭馆的。
午饭是美味的家常菜,西红柿炒鸡蛋,回锅肉,爆炒茄子,紫菜鸡蛋汤,三个人吃,刚好能吃完。
李坚国不常在家,所以每每他在家做饭,李听春是一定会吃撑的,今天也毫不例外。
吃完饭换校服时李听春只感觉肚子有千斤重,她不得不挺腰,才能勉强站住身子。
换衣服的动作艰难的犹如80岁的老头,给李坚国这个急性子在玄关处催了好几声。
初秋的中午,艳阳依旧炙热灼人。
李听春出门时带上了棒球帽,坐在电动车上,半圆的影子在李坚国挺拔的背上,留下了一方深色且凉快的天地。
李听春就缩在这片阴凉底下看手机,□□上,好友给她发了好多消息,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
“你怎么还不来。”
李听春就读的十一中离家不远,骑车不过十来分钟的事。
现在是中午12点45分,离午自习只有15分钟了,按理来说即便是开放式学校,这时候大部分学生早已经吃完饭回到学校里准备午自习了,可十一中门口却是例外。
电动车才在十一中校门所在的书华街口,就已经能看到许多学生的身影,等到拐进书华街,马路两边,热热闹闹,学生人头攒动,像是才从学校放出来吃饭一样。
并且,马路两边不同颜色校服的学生几乎一边倒,左边几乎是身着白色为主,红色,橘色为辅校服的学生,而右边则几乎是身着蓝色为主,红色,白色为辅校服的学生。
这两种颜色的校服可不是出自一个学校的不同年级,而是两个不同的学校。
左边的是市一中的学生,右边的是十一中的学生。
之所以十一中校门口的马路对面会有大批的市一中学生,是因为在十一中校门的正对面,在书华街的左边,就是市一中学校的大门,两所学校,隔街相望。
而这却是这片高校区的正常操作了。
这片高校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是这座西南小城的城市边缘,因此理所应当的成为了学校的驻扎地,各种历史名校坐落于此。
而随着城市发展,这里渐渐成了市中心,却又因为名校的名气,吸引了更多的学校建立于此。
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甚至是早教中心,这里应有尽有。
但是这片高校区并不是十分广阔,因此学校挨着学校,是常规操作。
隔着两条马路,一个大坡,一个转弯的加油大街,就是两个大学相对,旁边跟着一个市排名前五的私立名校,私立小学,和两家幼儿园,一个早教中心,像排列五子棋一样顺在街的一边。
电动车拐进书华街的那一刻,李听春就习惯性向市一中所在的那一边望去。
大慨看了有5秒钟的时间,她又连忙回头,将注意力集中在手机上。
这市一中曾经是她的执念,并且折磨她整整两个多月的执念。
曾一度演化成为她的梦魇,在凌晨3点会化身成为一个恶魔,掐住她的脖子,把她掐醒,无数个日夜,她都曾为之流下过崩溃的眼泪。
如此沉重的影响,自然也就不是一个普通初中生对没有考上理想高中的那种失落和闷闷不乐那么简单了。
这件事直到现在,估计还能被李听春的初中班主任拿出来做负面教材和她的新一届学生时常念叨,并且能念叨至他们中考结束。
李听春整个初中,即便是因为治病导致时常缺席,却也依旧每年都能被评选为学校的三好学生,学习模范生,全凭她年级前十,统考前五十的好成绩作为垫脚石。
按理来说她上市一中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中考结束后估分在680分的她也是将市一中作为了自己的第一志愿。
可是!可是!
学习成绩优异的她,却有粗心大意的小毛病,填报志愿时意外将市一中填成了十一中,并且因为两所学校位置相临的关系,直到她的录取通知书寄到学校里,班主任气急败坏地给她打电话,她才后知后觉知道。
可这时候已经为时已晚,在经过一个月的试图补救以及内心挣扎后,李听春还是欲哭无泪地到市一中正对面的十一中报道上学了,并且以全市第七十名的好成绩成为了新生学习代表,还拿了奖学金。
但即便如此,李坚国方艳如也一直积极地为李听春打听准备转学的事。
可市一中是什么学校啊,是市里第一所公立高中,百年名校,一本录取率在98%以上,是市周边的县乡,乃至全省适龄学生的一个理想。
李听春的分数是高,可是错过了立马就有别人捡漏补上,别说是普通学生,就是借读生的名额都已经没有了,李坚国方艳如又没有什么亲戚关系,各部门学校跑了无数趟,得到的结果一直是让人失望的。
想要通过转学的办法进入市一中几乎是无望了,除非复读,可初中就面临复读,并且复读的原因还只是因为填报志愿粗心大意,李听春觉得自己肯定是受不了这种压力的。
在十一中高一的半个学期,在知识难度加大的学习中,李听春的心渐渐平和,也渐渐释然了。
十一中一样有厉害的老师和刻苦的同学,为了自己的理想迸发毅力和汗水,并且她也结识了要好的朋友,十一中,也已经是她心中无法割舍的存在了。
李坚国骑着电动车都还没到学校大门口呢,李听春就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喊她的名字。
她闻声望去,就见半个月不见的好友正在蜜雪冰城门口朝她招手。
李坚国也听见了,还不等李听春开口,就将车停了下来。
李听春的这个好友名叫顾静理,和李听春颇为有缘,高一开学第一天,就和李听春坐成了同桌,交换了彼此的名字。
之后在军训时,比李听春整整高了一个头的她,还因为各种原因,和个子较矮,排在最后面的李听春睡在了一起——一个大房间门口只有两米宽的小角落,正正好能放下她两个人的床铺。
军训第一天晚上,一个女生在晚上睡前出门接水回来还不小心打翻在了顾静理的被窝上,李听春热心肠的同她分享了自己的被子,从此两人便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十一中的高中部总共有十个班,不过以文科班居多,理科班只有三个,一班,二班和三班,开学时两人都是一班的学生,高一下学期就分班了,两人也超级幸运地分在了五班,同一个班。
李听春开学的时候请假了,还是顾静理早早得知了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就和李听春分享了自己的喜悦。
顾静理去过李听春家,虽然李坚国不常在家,顾静理还是有幸见过一两面,于是她马不停蹄跑到李听春身边,先就朝李坚国礼貌地喊了一声:“叔叔。”然后就去拿挂在电动车前面的李听春的书包。
“哎哟,谢谢顾大美女!”李听春跳下电动车,接过只放了两三本笔记本和笔袋,轻飘飘地书包甩到肩上。
李坚国对于李听春的这个好友,可是喜欢得不得了,他觉得高中这个年纪,像顾静理这种有礼貌且不拘小节放的开的小孩子在这个年代实属不多见,毕竟他自己的亲生女儿有时候都过去矫情,反观顾静理有种村里隔壁邻居的熟悉感,对着顾静理,也就大笑:“听听春说,你们又在一个班啦?”
“是啊叔叔。”
“挺好挺好!有你在,叔叔就放心听春了,不瞒你说,刚要上高中那会儿,还不认识你之前,听春一想到自己要面对一个陌生的班级,可是时常焦虑得抓头发呢…”
“爸!你少胡说了,赶紧回去啦!我们要进学校了!”
“唉!”李坚国还想说什么,但这时正好传来隔壁市一中提醒吃饭学生还有十分钟就要午自习的音乐声,李坚国也只得作罢。
他掉了个头,临走前,他交代听春认真学习,然后热情地叫顾静理有空就跟李听春回家来玩。
顾静理忙答应好。
望着李坚国离去的背影,李听春有点儿无语,对顾静理说出第N遍:“别介啊,我爸他就是有点儿咋咋呼呼的。”
顾静理笑:“我觉得叔叔挺好的,我挺喜欢自来熟的人,你是没见过我爸有多严肃,聊个天三句就能聊死,我已经快一个月没和我爸说过超十句的话了。”
李听春眨眨眼睛,她已经听顾静理说她爸爸的样子说了三四遍了,和顾静理截然不同的性子倒是让她有机会也想拜见一下。
不过顾静理的爸爸比她的爸爸还忙,不是像李坚国那种经常跑外地回不了家,而是他的工作经常加班。
她爸爸是位医生,很多时候她爸爸回到家时已经是深夜了,是李听春不能出门的时间了。
“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
正出神,那边顾静理已经自顾自唱了起来,她将手中的奶茶摇了摇,然后插开,递到李听春嘴边,打断了李听春的神思。
“喏,尝尝,草莓摇摇奶昔,我前两天发现的宝藏。”
李听春顺从的嘬了一口。
“唔!好冰!”
她吸了满满一口冰淇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