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徭役
“陛下真是不容易……”
“另外春耕务忙,田地里离不开人,我预备征调老弱妇孺,相公以为如何?”
刘绪遽然变色,坚决反对,“陛下怎可如此苛待?”
徐璎注意着刘绪的神色变化,故作为难地攒眉,沉吟半晌,不情不愿地让步道:“不用他们,那征调年轻妇女好了,年老妇人留在家中做杂务,看顾孩童。”
见刘绪仍然不满,徐璎抢白道:“都言子不教,父之过,这说明教导之责本该男子担当,妇女离家是可行的。”
“若是妇女都不成,无人可用,索性也不必筹钱了,我亲自带领诸公前去,相公放心,我瞧百官身强力壮,相信用不了多久,宫室便可建成。”徐璎怂恿道,分外期待。
刘绪头疼,只好从中选择稍微靠谱的方法,“陛下可择取成婚三年、育有子嗣的女子,无论修筑是否完成,至多不可超过五载,过岁当立刻遣散。”
五年差不多足够,只要走出家庭,再想把她们赶回去就没那么容易了。
徐璎达成目的,欣然接受刘绪的意见。
刘绪知晓自己中计了,但也没有办法,好歹还在自己的掌控之内,没有让徐璎做出更加不着边际的事。
“在我看来,冬闱的考察要求与礼部迥然不同,不能由礼部负责。”徐璎拒绝了刘绪的提议。
冬闱是由徐琅全权主持,徐璎看穿他的小心思,无非是不想让徐琅插手朝政,打断她的臂膀,更好限制她。
“而最后的面试,则是考察考生脾性,及其人际关系的处理,遇到矛盾时是何应对之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理解与沟通,注意反思并及时与上官、同僚交流。”
这个消息砸到头上,孙婉芸震惊不已,眼眶通红,在一众羡慕的目光里喃喃:“我何德何能……”
奉旨办事,前途不可限量。
“看来陛下是很喜欢你了。”
徐璎想了想,如今回到幽州,夏承烈待在她身边,其他人不敢轻举妄动,是该想个办法将他调走,于是认同地点点头,说:“相公所言极是。”
通过接触,他发现徐璎很有主见,凡是她退让的地方,绝不可高兴太早,定是有利可图,总能在别的地方让他补偿回去。
“正好北狄缺少管理,便设置镇北都护府,封夏承烈为都护,命其前往教化北狄百姓。”徐璎不管刘绪是何想法,径直下令:“让中书速速起草诏书,不得延误。”
孙婉芸惊喜过后便是担忧,她知晓,以她的身份去到中书省不会得到好脸色,然思及陛下对她的厚爱,她深吸一口气,握拳道:“我不会辜负陛下期望的。”
多少士子头悬梁,锥刺股,苦读十几载都不一定能进中书省,孙婉芸不过在陛下`身边几个月,就去到那样重要的地方,众人看得眼热。
众人达成共识。
若是她不想,谁也不能动摇她的想法。
孙婉芸被通知调入中书,没有正式名分,但担任中书舍人职责。
刘绪没料到徐璎能有这么多道理,忍了忍,又说:“夏承烈手持重兵,北征结束却不上交兵符,请陛下收其兵权,以安人心。”
刘绪心神一动。
刘绪喟叹一声,道阻且长啊。
“比如,开篇的寻找规律,考察了观察推理能力,其后是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看考生能否灵活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考察其思维敏捷程度。”
徐璎微微一笑,解释道:“相公有所不知,试题是我费心劳神,特地从古籍摘录,对考生的各方面能力都有其要求。”
刘绪从沧浪斋出来,他的主张貌似被采纳了,又貌似没有,还得到筹款这份招人嫌的差事,恍恍惚惚。
徐璎说完了,轮到刘绪表述自己的想法,他道:“陛下设立荟萃阁是为招揽饱学之士,研读圣贤之学,可为何出题刁钻,也未曾考察才学?臣以为,陛下应将主持冬闱之权交由礼部,更好为陛下选用合心适意的人才。”
冬闱最终名单放出,高筠位列第一,惊煞众人,原本有人酸溜溜地嘀咕:“莫不是陛下偏私……”
然而面试题目一流传,那声音立即就消失了,并非是良心发现,而是想向高筠讨教其秘诀,因为除了高筠得优,其余二十四人连个良都没摸到,能中全凭运气好,竞争不激烈。
高家一时间,熙来攘往,车马盈门。
同时,倡行勤俭节约、反对奢靡之气的圣旨按了印章,正式发布,考中冬闱的人家预备大摆宴席,好好庆祝,得知旨意,默默取消了安排。
不过还是顶不住高兴,连皇帝身边的小宫女都能一步登天,他们更加不担心没有出头之日了。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许铺张浪费,那做慈善总可以了吧。
为了贺喜,各家想出主意——施粥,建善堂,各类行善之举层出不穷。
刘绪把筹集银两修建宫室的事情告诉百官,共同商议过后,还是不情不愿地捐款,个个郁闷不已。
真是破了天荒,上朝还要自己掏钱修建场地。
而冬闱中选的人家看准机会,主动投诚,拿出大半积蓄,其他人一看,别人都几百两几百两地往外捐,自己只出几十两也太寒碜了,勒紧裤腰带,咬牙跟着捐献百两有余。
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就关注一下周边人家,看谁在这个时候违令大鱼大肉,奢侈无度,反手就是一个举报,既分了罚银,心里也平衡许多。
禁令发布以来,连孙卓都没有抓到一家违规的,全被别人抢先一步,尽数检举完了。
徐璎看到日见充盈的国库,默默无语。
有了钱,工部开始干活。
由于资金是众筹的,来源都记了名字,用处也要登记,便是块小石头铺路都记得清清楚楚,透明公开,工部和户部压力倍增。
百官都盯着,这根木头价格贵了,便质疑是否为贪墨,那里买少了,又指责偷工减料,万一没修好,日后修缮,岂不是又要他们出钱!
最后,徐璎征调全国成婚三年且有孩子的女子到幽州修建宫室,包食宿,有工薪。
所有事情忙完,徐璎终于抽出时间考虑进入荟萃阁里的二十五个人,她的本意是群英荟萃,萝卜开会,结果一不留神,还是进来了几个如张可前这般的人才。
徐璎苦思冥想,决定找借口调走他们。
事不宜迟,年还没过完,她就给荟萃阁第一批成员下命令:“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们应当去百姓中间多看看,多观察,百姓有百姓的智慧,要多多学习,同时体察民情,了解民生之苦,相信你们回来以后,会有不少感悟。”
荟萃阁二十五人收到命令,一头雾水,干坐着琢磨半日,摸不透女帝意图,于是邀了其他人到魁首高筠家共同讨论。
高筠抒发自己的感想:“我以为,这是陛下给我们的考验,只有通过考验彰显其能,陛下才好给我们安排具体职务。不过并非是表面所言的了解民生之苦,应当与陛下的政令相联系,这样便清楚了。”
政令?
近期政令只有倡行节俭和发动徭役……
“徭役!”异口同声。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陛下是暗示他们前去劝服百姓,心甘情愿地到幽州服徭役,平定民怨。
肩上重担忽增,张可前感慨道:“陛下竟然这么快就将要务交给我们,我们可不能辜负陛下的期望啊!”
一旁的高筠心思百转,她没把话说完,她觉得不止是分配职务,应当还有其他,譬如可堪重任的心腹……
她对上其他人的目光,各自露出了然的神情,竞争从未结束!
张可前兀自感慨着,没有感受到其间的暗流涌动,等回过神想再问时,其余人已拱手告辞,他也只得放下疑惑,自己回去慢慢琢磨,择日出发。
虽然徭役调令一出,不少读书人跳出来骂徐璎,但听说徐璎在考虑重新配置人员,预备改调不事稼穑的五蠹之首——儒生,那些人便慌了阵脚,生怕半夜兵士破门而入,被抓去修宫殿。
想着役期才五载,又损害不到他们什么,忍一忍就过去了,骂声渐止。
百姓之中倒是沸腾起来,“从来都是男子服徭役,让女子去算怎么回事?”
张可前混在人群里解释:“陛下不想耽搁春耕。”
“为何非要在此时服徭役,缓上一些时日不行吗?”有人抱怨。
“你还不知晓,国都迁到幽州去了,这回修的是金銮殿,陛下本来不想修的,可也没有办法……”
“为何迁都,还去北地?”
“陛下出征平定北狄,迁都幽州或许就是为了监管北狄,防止骚乱,守卫国门吧!”
抱怨的人哑然,没有耽误春耕,修建宫室也是迫不得已,前往幽州的又是已经成婚育子的女子,还有工薪,这么看陛下足够体恤百姓了。
百姓们纷纷感叹:“陛下真是不容易……”
男子听了也放下锄头,响应道:“女子哪够,就是错过春耕,我也要去幽州帮陛下把皇城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