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全军覆灭

    “卫青生年不详,这一年估计也就是二十二三岁左右,而大将军一生传奇就在这里开启。”
    “四位将军,四路人马,汉武帝一人给了一万骑兵,本钱是一样的,结果就不同了。公孙贺一路无功而返,一万骑兵喜获西北公费旅游。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一万骑兵出去旅游一圈,耗费可不菲。但行吧,虽然钱丢水里就听了个响,但至少这一万精锐骑兵都活着回来了。只是损失了钱财,没有折损精锐骑兵,也算幸运了。”
    “李广这一路就是地狱局了,全军覆没,就他一人被俘后装死寻机夺了匈奴人的马逃回来。李广与部下处的好,士卒跟着他安逸快乐,其实是很愿意为他拼命的。但上了战场,仅莽夫之勇是没有用的,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前提是你本身战力不能拉胯,双方差距可以有,但不能天差地别,而显然李广带不动一万人的部队作战。”
    对于李广的战败,程不识并不惊讶。在天幕出现前,程不识就曾说过李广治军松散,一旦遇到敌军突然进犯,会无法阻挡。
    “许多人总觉得武将都是直来直去的莽夫,大误也!带兵是个技术活,记得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吗?为什么不是汉高祖将兵多多益善,而是说高祖领兵十万是上限?技能点不对,汉高祖的技能点显然不在将兵上,他是将将,每个将领带兵都有上限,不是带的人越多越好。”
    “如果一个人将兵上限是一万,那么你给他两万,人多就不再是优势而是劣势。我不知道李广的上限在那,但以他的领兵方式一万显然太多了,没准少一点,指挥的过来,反而不会全军覆没。”
    “这个不是瞎猜,而是有根据的。汉景帝时,景帝派宦官跟随李广整训士兵,抗击匈奴。某次这个宦官带着几十名骑兵出去跑马,遇到了三个匈奴人。这三人竟射杀了宦官随行几十名骑兵,只有宦官负伤逃回。”
    “李广推测他们遇到了匈奴射雕手,知道他们没有骑马后,李广立即点了一百骑兵去追,骑兵包抄,自己出手射死两人,射伤活捉一人,绑好俘虏才发现,前面竟然有数千匈奴骑兵。然李广却以疑兵之计,骗得数千匈奴以为他是诱敌深入不敢追击,稳稳当当回到了营地。从这段可以看出这种小规模作战,李广是非常得心应手。”
    “对于双璧出击匈奴每每以少打多,很多人都说是因为这个时期铁器改良,汉军装备精良一汉敌五胡,可同样都是汉军骑兵,汉武帝有更好的武器不可能只装备卫青的部队,不给李广吧?要让一万装备精良的骑兵全军覆没,匈奴得出动多少人?关于这段,没有查到敌军具体人数,但推测应该不会超过五万。”
    “其一、匈奴人逐草而居,一般不会大规模长时间集聚,因为太多人马聚在一起,人和马的饮水以及马草问题很难解决。这也是为什么汉军出击常要分兵的原因,大军团行动,军马很可能因为没有足够的草料而无法前进。”
    “其二、当时匈奴兴兵是直指上谷即河北省怀来县,而李广出兵的雁门关在山西省忻州市,不在一个方向,且即便碰上这支南下主力,应该也不会超过五万。因为超过五万的话,汉武帝不敢让汉军一万一万出击,那不成送人头了。”
    “其三、这个时候,公孙敖也遇到了大股匈奴骑兵,也就是说匈奴人也有分兵。这个时期匈奴人很看不起汉人,不可能倾国来攻击大汉。参照马邑之谋,军臣单于带十万人南下,结合分兵情况综合分析,我认为李广这次遇到的匈奴人上限五万,不超过五万,两万、三万、四万都可能。”
    “而李广原是以少胜多出名,加上装备精良,即便面对比他强大的敌人,从理论上来说也不至于一万骑兵全军覆没。再返回去看李广的事迹你就会发现,李广能说的案例多是侧重个人英勇,诸如夜间错把石头当老虎,将箭射进石头。带百人追捕三名匈奴射雕人,三名射雕人全是他个人战绩,随行百人都是辅助。”
    “当然我不是说辅助没用,相反辅助位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可三人团战,只有一个主力还没太大问题,但十人团战,一个输出九个辅助和治疗,像话吗?一支军队不能全靠将军拿人头的,将军是军队的首脑,他可以身先士卒,但不能包揽所有人头啊。”
    “将军最重要的是指挥部下拿人头,不是自己抢人头。总想着自己抢人头,当个兵王就是极限了。但要是只知道抢人头,那也够不上兵王,能称兵王的除却单兵作战强悍,也都善于配合。军队为什么需要纪律严明,因为这是团队作战,纪律有利于配合。”
    “追随卫霍出战的人能封侯,除了卫霍能带他们赢,还要他们自己会拿人头。要是没本事拿人头,即便你跟去了,划水摸鱼也不可能封侯。在汉朝以及其他很多朝代,士卒算军功是以人头数计算。”
    “李广难封就是他人头数不够,也就是说这位老将军征战一生,杀敌可能都不如跟着卫霍的小将。虽然是将军,但我琢磨着李广杀人最多的一次,大概就是任陇西太守,杀投降的羌人八百多吧!当然了我说可能,也可能人头数有了,但己方伤亡太重那肯定也不能封侯啊!”
    “李广全军覆没,我想最大原因还是在于李广无法适应大军团作战,带不动万人骑兵。他的缺点,同僚程不识很早就看出来,也说过了,但程不识名声没他大,而李广又是出名的气量狭小,自然听不到旁人的话。”
    “当然了,李广单兵作战确实很强,被俘后逃回来那段就特别能够彰显李广个人生存能力。关于李广如何逃回,描述也相当传奇。人的名,树的影,那会儿李广的名气大,连匈奴单于都想见见这个‘飞将军’,点名要活捉。因此追随李广的一万骑兵战死了,李广却被匈奴人费心生擒。”
    “然后匈奴人就把他放在网中抬着走,途中李广装死,趁匈奴人不备,一跃而起夺了一匹好马和弓箭,从数百名匈奴骑兵追击中逃回关中。全军覆没加上自己被俘虏,按律当斩,不过在汉朝很多死罪是可以金赎的。李家这样的世家自然不缺金子,于是李广以金赎为庶人。”
    “要是李广从此为庶人没准也挺好,安享晚年没问题。奈何心不老,一次失败并不足以让李广放弃封侯的梦想,一直图谋东山再起。这次被贬为庶人后,还发生了一件事。”
    “庶人李广喜欢到南山中打猎,某天在田间与人饮酒,入夜方归。途径霸陵亭,被霸陵尉阻拦。李广的从骑说:‘这是前任李将军’。霸陵尉就回复道:‘现任将军尚且不能夜间通过,何况是前任的呢!’”
    “以我的想法是霸陵尉这话完全没回错啊,我以前看电视剧,守城门的将领总是三两下被收买,或者随便来个达官显贵吓一吓就不检查放行,就觉得这些人老不靠谱了。霸陵尉或许说话不中听,但这忠于职守的态度我是很赞赏的,我要是皇帝得提拔他去守城门或者宫门。”
    “但谁也没想到,霸陵尉就因这一句话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不久后李广得到举荐再次得到了领兵的机会,尚未出战寸功未立,做的第一件是就是把霸陵尉调到自己身边,将之杀死,甚至都没有罗织任何罪名,就这样杀了,然后就干脆地上书向武帝谢罪。”
    “这是吃准了武帝不会阵前杀将,主打一个有恃无恐。当然了李广也很会把握机会,但凡等他打完仗再杀霸陵尉,汉武帝非削他不可。让你给我打仗,你就提条件,条件提了还打不好,公报私仇你第一。就是可怜霸陵尉未犯死罪,却落得枉死,而汉律也形同游戏。”
    “说这段除了霸陵尉真的不该死外,还有另一番不平。李广因一句话妄杀霸陵尉,史官的记录却透着一股世家子弟哪怕是庶人也是拥有特权的,可以不像其他人一样遵守宵禁的规矩。霸陵尉不让李广通过是狗眼看人低,活该倒霉。”
    “另一边,李广的儿子李敢前脚因追随霍去病封侯,后脚就去刺杀霍去病如同亲父的舅舅卫青。霍去病知道后愤怒之下将之射杀,史书写这段却句句都透着李敢不该死,霍去病跋扈的意思。可和李家相比,霍去病哪里配得上跋扈这两个字啊!”
    卫青一惊:“陛下!”
    因天幕揭秘,有些世家早已视卫家如眼中钉肉中刺,想要取而代之。知道霍去病将来射杀李敢,李家怕是越发憎恨他们甥舅了。卫青在御前倒是不怕,就怕外甥年纪小容易为人所趁。
    “我们去病倒是有个有脾气的孩子!”刘彻不以为意道。
    刘彻是个典型的实用主义,知道李广不顶用,李敢也是追随霍去病才能封侯,哪里会因未来霍去病可能杀了李敢而生气。刘彻不仅不生气,还觉得冠军侯的脾气就是对胃口。反正一切都还没发生,有天幕之言,未来李敢若还敢对大将军动手,霍去病不杀他,皇帝都不会绕过他。
    “啧春秋笔法莫过于此啊!”
    “霸陵尉并未犯下死罪才是实际啊!反而是李敢刺杀大将军,族灭都不冤枉,霍去病杀他一人很克制啊!还有就是李广将霸陵尉调到自己帐下,那霸陵尉应该已经是他的部下了吧?这算不算因为一句话杀死自己的部下,还是翻旧账的那种?”
    “不是说李广爱兵如子吗,这算不算崩人设?哪怕他将霸陵尉打一顿军棍出出气,也不至于显得那么恶毒。只能说封建社会,命如草芥,律法写了,可需要遵守律法的却只有百姓。”
    霸陵亭如今的霸陵尉不确定是不是天幕中被李广所杀的那位,但差不多官职的人却都生出了另一股念头。虽然天幕说跟着李广没前途,但李广名气太好,爱兵如子的名声下,即便许多人选择追随其他人,也不缺原因继续追随他的人。
    可听到李广因一句话杀了霸陵尉,也不免有所动摇,对天幕说的霸陵尉共情。军中将士大多火气旺,脾气暴躁的比比皆是,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不会有无意间说错什么得罪人的情况。,“卫青生年不详,这一年估计也就是二十二三岁左右,而大将军一生传奇就在这里开启。”
    “四位将军,四路人马,汉武帝一人给了一万骑兵,本钱是一样的,结果就不同了。公孙贺一路无功而返,一万骑兵喜获西北公费旅游。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一万骑兵出去旅游一圈,耗费可不菲。但行吧,虽然钱丢水里就听了个响,但至少这一万精锐骑兵都活着回来了。只是损失了钱财,没有折损精锐骑兵,也算幸运了。”
    “李广这一路就是地狱局了,全军覆没,就他一人被俘后装死寻机夺了匈奴人的马逃回来。李广与部下处的好,士卒跟着他安逸快乐,其实是很愿意为他拼命的。但上了战场,仅莽夫之勇是没有用的,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前提是你本身战力不能拉胯,双方差距可以有,但不能天差地别,而显然李广带不动一万人的部队作战。”
    对于李广的战败,程不识并不惊讶。在天幕出现前,程不识就曾说过李广治军松散,一旦遇到敌军突然进犯,会无法阻挡。
    “许多人总觉得武将都是直来直去的莽夫,大误也!带兵是个技术活,记得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吗?为什么不是汉高祖将兵多多益善,而是说高祖领兵十万是上限?技能点不对,汉高祖的技能点显然不在将兵上,他是将将,每个将领带兵都有上限,不是带的人越多越好。”
    “如果一个人将兵上限是一万,那么你给他两万,人多就不再是优势而是劣势。我不知道李广的上限在那,但以他的领兵方式一万显然太多了,没准少一点,指挥的过来,反而不会全军覆没。”
    “这个不是瞎猜,而是有根据的。汉景帝时,景帝派宦官跟随李广整训士兵,抗击匈奴。某次这个宦官带着几十名骑兵出去跑马,遇到了三个匈奴人。这三人竟射杀了宦官随行几十名骑兵,只有宦官负伤逃回。”
    “李广推测他们遇到了匈奴射雕手,知道他们没有骑马后,李广立即点了一百骑兵去追,骑兵包抄,自己出手射死两人,射伤活捉一人,绑好俘虏才发现,前面竟然有数千匈奴骑兵。然李广却以疑兵之计,骗得数千匈奴以为他是诱敌深入不敢追击,稳稳当当回到了营地。从这段可以看出这种小规模作战,李广是非常得心应手。”
    “对于双璧出击匈奴每每以少打多,很多人都说是因为这个时期铁器改良,汉军装备精良一汉敌五胡,可同样都是汉军骑兵,汉武帝有更好的武器不可能只装备卫青的部队,不给李广吧?要让一万装备精良的骑兵全军覆没,匈奴得出动多少人?关于这段,没有查到敌军具体人数,但推测应该不会超过五万。”
    “其一、匈奴人逐草而居,一般不会大规模长时间集聚,因为太多人马聚在一起,人和马的饮水以及马草问题很难解决。这也是为什么汉军出击常要分兵的原因,大军团行动,军马很可能因为没有足够的草料而无法前进。”
    “其二、当时匈奴兴兵是直指上谷即河北省怀来县,而李广出兵的雁门关在山西省忻州市,不在一个方向,且即便碰上这支南下主力,应该也不会超过五万。因为超过五万的话,汉武帝不敢让汉军一万一万出击,那不成送人头了。”
    “其三、这个时候,公孙敖也遇到了大股匈奴骑兵,也就是说匈奴人也有分兵。这个时期匈奴人很看不起汉人,不可能倾国来攻击大汉。参照马邑之谋,军臣单于带十万人南下,结合分兵情况综合分析,我认为李广这次遇到的匈奴人上限五万,不超过五万,两万、三万、四万都可能。”
    “而李广原是以少胜多出名,加上装备精良,即便面对比他强大的敌人,从理论上来说也不至于一万骑兵全军覆没。再返回去看李广的事迹你就会发现,李广能说的案例多是侧重个人英勇,诸如夜间错把石头当老虎,将箭射进石头。带百人追捕三名匈奴射雕人,三名射雕人全是他个人战绩,随行百人都是辅助。”
    “当然我不是说辅助没用,相反辅助位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可三人团战,只有一个主力还没太大问题,但十人团战,一个输出九个辅助和治疗,像话吗?一支军队不能全靠将军拿人头的,将军是军队的首脑,他可以身先士卒,但不能包揽所有人头啊。”
    “将军最重要的是指挥部下拿人头,不是自己抢人头。总想着自己抢人头,当个兵王就是极限了。但要是只知道抢人头,那也够不上兵王,能称兵王的除却单兵作战强悍,也都善于配合。军队为什么需要纪律严明,因为这是团队作战,纪律有利于配合。”
    “追随卫霍出战的人能封侯,除了卫霍能带他们赢,还要他们自己会拿人头。要是没本事拿人头,即便你跟去了,划水摸鱼也不可能封侯。在汉朝以及其他很多朝代,士卒算军功是以人头数计算。”
    “李广难封就是他人头数不够,也就是说这位老将军征战一生,杀敌可能都不如跟着卫霍的小将。虽然是将军,但我琢磨着李广杀人最多的一次,大概就是任陇西太守,杀投降的羌人八百多吧!当然了我说可能,也可能人头数有了,但己方伤亡太重那肯定也不能封侯啊!”
    “李广全军覆没,我想最大原因还是在于李广无法适应大军团作战,带不动万人骑兵。他的缺点,同僚程不识很早就看出来,也说过了,但程不识名声没他大,而李广又是出名的气量狭小,自然听不到旁人的话。”
    “当然了,李广单兵作战确实很强,被俘后逃回来那段就特别能够彰显李广个人生存能力。关于李广如何逃回,描述也相当传奇。人的名,树的影,那会儿李广的名气大,连匈奴单于都想见见这个‘飞将军’,点名要活捉。因此追随李广的一万骑兵战死了,李广却被匈奴人费心生擒。”
    “然后匈奴人就把他放在网中抬着走,途中李广装死,趁匈奴人不备,一跃而起夺了一匹好马和弓箭,从数百名匈奴骑兵追击中逃回关中。全军覆没加上自己被俘虏,按律当斩,不过在汉朝很多死罪是可以金赎的。李家这样的世家自然不缺金子,于是李广以金赎为庶人。”
    “要是李广从此为庶人没准也挺好,安享晚年没问题。奈何心不老,一次失败并不足以让李广放弃封侯的梦想,一直图谋东山再起。这次被贬为庶人后,还发生了一件事。”
    “庶人李广喜欢到南山中打猎,某天在田间与人饮酒,入夜方归。途径霸陵亭,被霸陵尉阻拦。李广的从骑说:‘这是前任李将军’。霸陵尉就回复道:‘现任将军尚且不能夜间通过,何况是前任的呢!’”
    “以我的想法是霸陵尉这话完全没回错啊,我以前看电视剧,守城门的将领总是三两下被收买,或者随便来个达官显贵吓一吓就不检查放行,就觉得这些人老不靠谱了。霸陵尉或许说话不中听,但这忠于职守的态度我是很赞赏的,我要是皇帝得提拔他去守城门或者宫门。”
    “但谁也没想到,霸陵尉就因这一句话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不久后李广得到举荐再次得到了领兵的机会,尚未出战寸功未立,做的第一件是就是把霸陵尉调到自己身边,将之杀死,甚至都没有罗织任何罪名,就这样杀了,然后就干脆地上书向武帝谢罪。”
    “这是吃准了武帝不会阵前杀将,主打一个有恃无恐。当然了李广也很会把握机会,但凡等他打完仗再杀霸陵尉,汉武帝非削他不可。让你给我打仗,你就提条件,条件提了还打不好,公报私仇你第一。就是可怜霸陵尉未犯死罪,却落得枉死,而汉律也形同游戏。”
    “说这段除了霸陵尉真的不该死外,还有另一番不平。李广因一句话妄杀霸陵尉,史官的记录却透着一股世家子弟哪怕是庶人也是拥有特权的,可以不像其他人一样遵守宵禁的规矩。霸陵尉不让李广通过是狗眼看人低,活该倒霉。”
    “另一边,李广的儿子李敢前脚因追随霍去病封侯,后脚就去刺杀霍去病如同亲父的舅舅卫青。霍去病知道后愤怒之下将之射杀,史书写这段却句句都透着李敢不该死,霍去病跋扈的意思。可和李家相比,霍去病哪里配得上跋扈这两个字啊!”
    卫青一惊:“陛下!”
    因天幕揭秘,有些世家早已视卫家如眼中钉肉中刺,想要取而代之。知道霍去病将来射杀李敢,李家怕是越发憎恨他们甥舅了。卫青在御前倒是不怕,就怕外甥年纪小容易为人所趁。
    “我们去病倒是有个有脾气的孩子!”刘彻不以为意道。
    刘彻是个典型的实用主义,知道李广不顶用,李敢也是追随霍去病才能封侯,哪里会因未来霍去病可能杀了李敢而生气。刘彻不仅不生气,还觉得冠军侯的脾气就是对胃口。反正一切都还没发生,有天幕之言,未来李敢若还敢对大将军动手,霍去病不杀他,皇帝都不会绕过他。
    “啧春秋笔法莫过于此啊!”
    “霸陵尉并未犯下死罪才是实际啊!反而是李敢刺杀大将军,族灭都不冤枉,霍去病杀他一人很克制啊!还有就是李广将霸陵尉调到自己帐下,那霸陵尉应该已经是他的部下了吧?这算不算因为一句话杀死自己的部下,还是翻旧账的那种?”
    “不是说李广爱兵如子吗,这算不算崩人设?哪怕他将霸陵尉打一顿军棍出出气,也不至于显得那么恶毒。只能说封建社会,命如草芥,律法写了,可需要遵守律法的却只有百姓。”
    霸陵亭如今的霸陵尉不确定是不是天幕中被李广所杀的那位,但差不多官职的人却都生出了另一股念头。虽然天幕说跟着李广没前途,但李广名气太好,爱兵如子的名声下,即便许多人选择追随其他人,也不缺原因继续追随他的人。
    可听到李广因一句话杀了霸陵尉,也不免有所动摇,对天幕说的霸陵尉共情。军中将士大多火气旺,脾气暴躁的比比皆是,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不会有无意间说错什么得罪人的情况。,
新书推荐: 这只小草神是俺拾的嘞 快穿:社恐宿主她不干了 开局躲神避魔,原来我是大佬啊 逍遥尘世子 这是僵约,你是认真的吗? 致我未曾谋面的青春 破天战尊 消失的天堂?游戏开始! 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 扶桑剑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