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那连绵不绝的枪声,莽古尔泰知道自己赌输了。
可他依旧没有鸣金收兵,就像一个快要输光的赌徒一样,希望会有奇迹出现。
自己派出了一万人马去攻城,万一他们成功了呢。
不是自己输不起,而是继续作战最有性价比。
就算及时止损,多死几个和少死几个又有什么区别?
只要旅顺没有攻下,他们都是输。
攻城作战已经打了快两个时辰,可没有收兵命令,李永芳哪敢撤退?
建奴这回攻打旅顺,已经彻彻底底输了,并且损失惨重,谁来负责?
这个时候他要是自作主张撤退,岂不正好给莽古尔泰背锅?
莽古尔泰顺手砍了他的脑袋,自己不是百口莫辩,是无口可辩啊。
仗打到这般地步,李永芳只求能活着回去。
现在的攻城作战就像是在磨洋工,在摸鱼,可在战场上摸鱼,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
越往后,建奴的伤亡率越高。
原本担当掩护角色的建奴精锐,看不惯这些汉人降军软弱无力的进攻,自己冲上云梯,可在子弹、石块、金汁的组合拳下,依然无法建功。
城墙上的明军早已适应了这种节奏,他们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士气如虹,进退有序,配合熟练,他们不仅仅在守城,他们是在完成一项杀人工程。
他们已经沦为杀人机器,不停收割生命,累了有人替换,伤了有人补位,只要战争不停,就不停杀人。
直至天色发暗,莽古尔泰觉得彻底没有希望了,只得鸣金收兵。
旅顺的明军又用大炮送了他们一程,仿佛是让莽古尔泰知道,他们有的是弹药!
听到炮声,莽古尔泰再也坚持不住,喷出一口热血,他那高大魁梧的身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萎靡了下来,面如白纸、毫无血色。
自成年以后,莽古尔泰跟随努尔哈赤东征西战,未尝一败,他根本没有面对失败的经验。
可现实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这次他几乎输光了全部筹码。
为了这次作战,他带来了自己所属的正蓝旗一万精锐,李永芳、孙得功和科尔沁士兵,各有五六千人,加上民夫,足足有三万大军。
现在呢,科尔沁人还剩几百个伤号,孙得功旧部不足一千,李永芳部一千多人,自己的正蓝旗还有四千多人,但其中有近千伤兵,最后能活下来多少不知道。
三万大军只剩七千,败得很彻底。
没有全军覆没,是因为天色已黑,如果不是天黑,明军出城追杀,搞不好他们真会全军覆没。
莽古尔泰知道,这七千人已经没有战斗力了,更没有战斗意志,他们现在只想逃命。
他们借着夜色仓皇远遁,莽古尔泰居然没有再发脾气,甚至忘了呵斥李永芳的进攻消极,让心中一直忐忑不安,担心自己会和孙得功一样被砍掉脑袋的李永芳渐渐安定。
对莽古尔泰来说,科尔沁人和那些汉人降军,原本就是用来消耗的,损失多少都不会心疼。
可他的正蓝旗精锐这回折了老本,他心痛到根本无法面对。
常胜将军,第一次失败,就一败涂地。
不仅是没有打下旅顺,回去之后,他没法跟皇太极交代,还有,他四大贝勒之一的身份地位还能不能保持?
莽古尔泰已经岌岌可危。
满洲八旗一共就五六万精锐,他一下损失六七千,已经伤筋动骨。
他的失败,已经给后金国敲响警钟,女真骑兵不再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难道努尔哈赤死了,后金国就不行了?
这场战争的结果,在大明、后金、蒙古、朝鲜各国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莽古尔泰一行回到沈阳,七千败兵只剩五千多了。
那些伤兵,除了女真人莽古尔泰还会救治一下,其它伤兵事实上被抛弃了。
消息报到皇太极这边,这位后金国汗王大惊失色。
他想到过莽古尔泰有可能会失败,但没想到会败得这么惨。
对他而言,莽古尔泰如果败了,他的嚣张气焰就会收敛起来,敢于挑战他权威的人,就会少很多。
这场战争原本在他看来,胜亦可贺,败也可喜,只是不能败得这么彻底!
莽古尔泰的正蓝旗算是废了,对后金国来说,八旗废了一旗。
可恨!
莽古尔泰,无能!
自从萨尔浒之战后,后金对战大明,哪次不是大胜?
偏偏在他皇太极当政后,败了!
皇太极在屋子里来回疾走,面色潮红,疾声喘息,不是这样不能平息胸中的愤怒。
作为后金国汗王,大小也是一国之君,他时常告诫自己要象父汗那样,保持冷静,要有汗王气度。
现在他在众人面前时,已经颇有汗王气度,只是在私下里,还是会忍不住发怒,特别是收到今天这样的战报,如何能忍?
“来人,传代善、阿敏觐见!”
“慢!让范文程先来见我。”
实际上,此时的皇太极也不知该如何面对这场败仗,急需找人商量,可想了想,他还是觉得先找那个颇有计谋的范文程商量一下,自己是汗王,不能在代善和阿敏面前露了怯。
大明朝廷这边,自从收到旅顺守将沈有容和山东总督、登莱巡抚袁可立的战报后,朝堂上一片喜气洋洋。
这些年来,大明对上建奴是屡战屡败,这口气压在众人心头太久太久,如今终于得以释放了。
想我泱泱华夏,驱除鞑虏建立大明,居然被一个曾经的家奴,偏远寒苦之地的异族压着打,屡次损兵失地,大明实际上已经颜面扫地了。
而这种现象往往就是亡国之兆。
原本的历史就是如此,面对建奴一直失利的大明,皇权渐渐失去威严,内部暴动起义频发,最终在内外交困中轰然倒塌。
想想历来爱财如命的万历皇帝,却舍得拿出大笔银子搞出万历三大征,是因为万历皇帝知道,皇权必须具有威严,才能震慑住那些蠢蠢欲动之辈。
为了维护皇权的神圣威严,花多少银子都值得。
旅顺之战,大明以牺牲三千杀敌三万,取得了一场毫无争议的大胜!
虽然战报多少有点水分,但满朝文武都知道,在如今统计局、审计署、锦衣卫、东厂的层层审核之下,顶多有个一两成的水分,这个战果是真实可信的。
换句话说,即使有点水分,也是在这些审核机构的默许之下,无他,大明太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在这种时刻吹毛求疵苛求真实数据的官员,就是不懂政治了。
皇太极需要一场胜利来巩固他的汗王之位,大明何尝不需要一场胜利来稳定人心震慑宵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