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四月,姑苏城春意盎然。寒山上桃李争妍,枫林焕新,春光大好。
秋山书院一扫冬日的肃穆,连人带景都生机盎然。女学子们纷纷流连在庭院和池塘,一枝新绽的桃花便能引来数篇诗文,一只点水的蜻蜓便能化作数幅画作。
春光明媚,春景喧闹,却并不能教含辞心里回暖。
若说冬至时和顾浅尘的重逢,让她死灰一般的心境又燃起了星火,除夕时收到汴京传来的消息,便如同一瓢冰水直接将那星火扑灭。
顾浅尘去汴京前言之灼灼要等他回来,待一去汴京,却掉头转舵南下平边患。这其中,到底是皇命难违,还是他自行请命。不论如何,战场上刀剑无眼,万一有个好歹……含辞不敢往深了想。
自此,她每日夜里,除了修习备课外,又多了一样功课,焚香朝着南方诚心祝祷。苏州远离战事,亦远离朝堂,城内人只关心某处春光好春景盛,鲜有提及平边患之事,含辞日日牵挂,却得不着什么消息,惟有愈加诚心祝祷。
这日,小竹先生脚下生风来到含辞屋里,以一贯热情过度的嗓门招呼道:“陈先生,有贵客到,是杭州州衙来的官员呢。”
小竹先生满面春风道:“我说陈先生,你是真人不露相啊。我只道你是来书院谋个生计,未料到你这接二连三的贵客,络绎不绝,往后若是发达了,可得想着我们共事一场的情谊,多多提携啊!”
含辞原本尚未理清头绪,听小竹先生东扯西拉越说越肉麻,只好胡乱应付下,堵住小竹先生的话头,两下收拾了书案,便到外厅去会客。
春日午后,惠风和畅,含辞穿着雪灰色长袍和白襦裙,梳寻常的低髻,只簪了一枚小巧的金羽簪,脸上施着极淡的妆,如此朴实无华的装束,却因着姣好的面容和身姿,显出一股清水芙蓉般的韵致。
待她款款走入外厅,候在里边的一位绿袍官服的公子立刻起身相迎。
“陈先生,我是杭州州衙的谢居安,是顾大人的部署。此次前来,是顾大人交待我来查访您搭座船失窃一事。”谢居安眼观鼻鼻观心,恭恭敬敬道。
“顾大人……他可好?”含辞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谢居安一时不晓得怎么接话,顿了顿才道:“陈先生,顾大人此番南下平边患,其实我们都没料到。他到杭州州衙一年,做下许多功绩,我日日跟在他身边,知晓他心怀天下,有凌云壮志,我只料他迟早要回汴京,未曾想他会放弃官家的封赏,主动请缨去平边患。谢某对顾大人佩服不已。”
“你说他是自请南下从军?”含辞闻言十分动容。
“是,同僚们都在称颂顾大人高义,此番平患回来必定前程无量。”
“顾大人带信给我,让我安置完州衙诸事后,多到苏州照应您。长留随顾大人走了,杭州这边顾大人没有信得过的人,您的事顾大人虽未亲口对我讲明过,但我上回随着顾大人到苏州,看着他煞费苦心找您,我就知道您对他有多重要。顾大人是我的上司,亦是我的贵人,我心里拿他当哥哥般敬重。陈小姐有什么吩咐,只管交给我去办。”
“谢大人,这次平边患,有多少风险?”
“交趾多年来屡屡有不臣之心,多番在边境挑衅,但不论是兵力还是战术,与国朝都相去甚远,顾大人这次定能功成身返,陈小姐无需忧心。”
“既是容易,为何去年平完边患,今年又起争端。”
“陈小姐说到症结了,交趾便是小人行径,一打就跑,大军撤后又来作乱,就看顾大人这回怎么收拾了。”
“陈小姐,顾大人文韬武略,您别忧心他了。还是同我说说您搭船失窃的事……”
午后无课,含辞告了假,带着谢居安和霜月一同到枫林村,让大勇、霜月详说当日在船上遭劫的事。
刚进院门口,便见一位清癯的中年男子卷着大袖,正在院中的花圃浇水除草,他见来人,忙放下袖子,正了正冠,才向来人行礼,自称是李姓画师。
含辞一下明白过来,自早前外婆做主后,云嬷嬷和李画师便再续前缘,只是云嬷嬷一心想着陪伴含辞,不愿离开枫林村,李画师便时常来探访,只是含辞还不曾碰见过。
谢居安将大勇和霜月所述当日之事都细细记录下来,末了,他再三问含辞可有何交待,含辞只让他如有顾浅尘的消息,务必记得通传。
最终,谢居安扭捏着说道:“陈先生,在下还有桩事想要请您照拂。”
“在下有一心仪女子,名叫袁婉儿,又叫袁十二娘,还请陈先生多加照拂。”
呵,竟生出这样的故事,可袁十二娘,哪需她来照应。谢居安是在帮顾浅尘解释呢。
谢居安的事说完后,李画师走过来,搓着手道:“表小姐,我其实……并没有总往这边跑,我有个宗亲在枫林村的义塾,他年事已高,我得空便过来帮忙,这才顺道来……瞧瞧她。”李画师说得支支吾吾,一张脸满是窘迫。
含辞笑道:“李先生,您能过来,我十分欢喜,云嬷嬷想必更加欢喜。您不必拘着,其实若要说见怪的话,是我要请您多担待,云嬷嬷和您分散多年,早该团聚才是,却因为我的缘故,让你们如今还分隔。”是该劝劝云嬷嬷,早点搬出去。
“你们在说什么呢?”云嬷嬷站在堂屋里,手扶着门框,冲着门外的二人说道,“今日难得人齐,我做了一桌子好菜,时辰不早了,大家快进来入席吧。”
含辞笑眼望向云嬷嬷,见她穿着藕荷色短袍和墨绿色裙子,头上簪了一对喜鹊衔珠的镶红宝石和珍珠的流苏簪子,比往常的装扮精心许多,说话间,发髻上的珍珠流苏摇晃,显得她愈加容光焕发。
席间,因多了二位生客,起先不免客套一番。李画师善饮,几杯酒下肚,整个人便开了怀,从织锦画说到织锦陈,后又说到枫林村的义塾。
这义塾含辞在秋山书院时也听竹先生提起过,枫林村并不富庶,这义塾亦是举步维艰,竹先生偶有私下接济。
李画师说道,义塾有二十多名学童,只有他宗亲一名先生,老先生年事已高,原本已无力为继,可他身无家小,独自在这义塾支撑了数十年,不忍弃下这些学童。李画师在城中还有生计,有空时便来帮忙照拂,起初只是送些钱物,后来也帮做些教习之事。
“枫林村地处山地,耕田极少,农户们一年到头就能挣个温饱,哪有钱力供养学子,若非我那宗亲在此苦苦支撑,这些孩童便只能延续他们父辈的生计。这数十年,枫林村也出了几名士子,算是不负我那宗亲一片苦心。”
“若是朝廷的‘麦苗法’推行到苏州,枫林村的农户们便有望了。”谢居安接着李画师的话道,说完,他又觉得不合时宜,不再多言。
含辞留了心,临走前,吩咐云嬷嬷把外婆在新年时赏给她的十个银锭子都拿出来,让李画师送去义塾。
“小姐,那是老夫人给你的,你如今也得存些家底。”云嬷嬷劝道。
“若不是来苏州的船上遭了劫,咱们这一年多不必这样,你们都跟着我吃苦了。如今我们衣食不缺,能帮就帮,义塾比我们更需要这些钱。”含辞蹙眉,有些无能为力的遗憾。
“小姐你一直照应着,我们哪有吃苦,倒是小姐你这一年来,真正吃苦了。”云嬷嬷说着,眼眶湿起来。
吃苦吗?含辞自问。若是同之前养尊处优的闺阁小姐、相府主母的生活相比,如今的日子固然清苦许多,可心境比起以往,却清静不少。
但说到底,秋山书院的日子,也并非含辞内心向往。入书院前,含辞以为这修学之地,必是风清气正,修身养性之地,可这些时日,她亲身体会后才觉得,书院并非清净之地。女先生们以老学究自居,一副将自己献祭给学问的样子,其实有些也只是躲避世俗恩怨、自欺欺人罢了。女学子们以嫁入高门为荣,来书院不过为了装点自己的履历,或是为结识些名门同学。
自去年女学子和严先生之争后,含辞在先生们集议时,说了一番女子当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言论,此后,先生与学子间关系有所缓和,书院的风气比先前和睦不少。
但秋山书院终究是富贵温柔乡,是那锦上添花的彩墨。人间的疾苦,分毫沾染不到这里。含辞这一路见过贩夫走卒,见过石灰巷小豆花和她母亲那样的人生,也为了生计的缘故,知晓一张织锦画能赚到多少钱,一名女先生的月俸是多少。
经历了这许多,她便知晓,从前的她,甚至现下的她,不过是井底之蛙。
回书院后,含辞找了山长竹先生,向她打探枫林村义塾之事。
“枫林村义塾的李先生高义,书院与这义塾同在寒山一带,虽不曾打交道,我私下也有周济过几回。但说到底,人各有命,义塾与书院的学子自出身便有云泥之别,苏州的义塾又不止枫林村这一处,有些事,心有余而力不足。”
见竹先生如此态度,含辞便把想说的话咽回肚子里。
谢居安办事得力,月余时间,虽未传来关于顾浅尘的消息,却把含辞先前在船上丢失的钱财寻到了踪迹。原来那伙盗贼,劫得了一船的货物,又把含辞她们屋里的财物顺手牵羊,装银票和田铺地契的匣子自是落入他们手里,银票早被瓜分,那田铺地契却成了烫手山芋,贼人们不敢明目张胆去收铺子,又无法走正当手续变卖,于是转来转去,那些地契全流入一家赌庄,赌庄老板放风要出手一批田铺,便被州衙的暗桩摸到线索,这才找回了那批地契,还顺藤摸瓜抓到了一名海贼。
虽然损失不小,但还是保住了大部分家底,含辞欣喜不已,外婆也命人代含辞去把这些散落在汴京和苏州一带的田铺收整一番。
又到旬假,五哥同往常一般来接含辞回陈府。马车路过枫林村时,含辞叫住了车夫,五哥驭马调头过来,含辞从车里走出来道:“五哥,我带你去看人间疾苦。”